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相疑心(1 / 2)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首页

几日后,曹植的信件静静地躺在曹操的案头,曹操的目光在信纸上细细审视,不过区区几十字。曹操的眉头却随着时而紧蹙,时而舒展。荀彧等一众谋士则在旁默默守候,见曹操此情此状,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

终于,曹操抬起头,将信件递给堂下众人传阅,并沉声问道:“诸位,子建的建议,你们怎么看?”

贾诩首先开口,“丞相,徐晃将军勇猛善战,若先行至前线,必能为我军增添一份胜算。而且,蒲坂津之地,确实为战略要冲,若能乘虚渡河,定能一举破敌。只是不知这开春方进行,是否时日颇久?”

“丞相,子建公子眼光独到。此计若成,必能大大加速我军统一北方的步伐。徐晃、朱灵两位将军,皆是勇猛果敢之士,此行定能马到成功。”荀彧十分赞同曹植所想,心中暗暗惊讶,这位三公子虽身于千里之外,只怕比那处于关中之地的大公子还要了解战局。

其余人纷纷点称是。

刘晔则显得更加谨慎,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丞相,大军已在前线扎营,已然十拿九稳。子建公子的心意虽好,但似乎有些......”他言下之意便是曹植多余了。不过看曹操并未望向自己,又说道:“锦上添花虽好,还请丞相明辨。”

曹操见荀彧、贾诩二人对子建的提议充满了信心,而刘晔虽然稍有犹豫,但也并未完全否定。

“子建之策,正合我意。”曹操声音沉稳,透着果断,“徐晃、朱灵两位将军,皆是勇猛果敢之士,此行定能不负所望。大军出战,只怕准备不全,从不怕过于周详。如今我兵强马壮,只盼能一举得胜!锦上添花,未尝不可!传我军令,命二人率四千精兵,立即前往蒲坂津,待春日回暖之时,乘虚渡过黄河,一战而定乾坤。”

众人散去之时,曹操命荀彧留下。

“文若,子建此番再度出乎我意料之外。”曹操拿起适才信件,言下之意颇为感慨。“莫非他于荆州,竟在军中设有探子?”

曹植建议虽好,却触碰到曹操心中那根疑心之弦,于他看来,野心并非坏事,却有一种自己失去掌控的感觉,并非毫无芥蒂。

荀彧闻言,连连摇手道:“丞相多虑了。”

“哦?文若有何看法?”

“夏侯将军治下甚严。钟繇大军更是路途遥远。三公子得丞相重用不久,如何能将手伸到夏侯渊与钟繇军中。不过我倒是猜测,或许是钟繇与钟会父子之间书信来往,提及军情告知三公子一二。三公子为父忧心,方有所劝谏。”

曹操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不禁赞叹道:“若是如此便说得通了。赤壁之时,子建才略初露,却不免有侥幸之嫌,如今看来,倒是我没有重视他的才干。”

“丞相所言甚是,子建公子深处荆州,对北方战局的洞察与谋略,可谓见识非凡。”

曹操微微点头,示意荀彧与自己同坐回案前。

书案上,有一卷竹简古籍,还有一只茶盏。

“你看这茶盏,小巧而精致,若入茶水需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韵味;而这古籍,字里行间皆是智慧的累积,亦需耐心方能领悟。”曹操手指按在那古籍上面,叹息道:“如今我欲休息,竟不知是先饮茶好,还是先读书好。”

荀彧闻言,微微一笑:“茶盏之美,在于其细腻与雅致,需静心品味;古籍之韵,则在于其深厚与广博,引人深思。二者虽形态、用途各异,却都能触动人心,各有千秋。然而依我之见......”

他稍作停顿,见曹操探询之色望向自己,方才说道:“这茶盏嘛,全赖丞相往其中倒何等茶水。若丞相倒入美酒,他亦可是酒器。而这古籍,无论丞相看与不看,皆为传世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