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良久。
江浩开口问道:“之前扬州军被伏击是怎么回事?”
“琏哥儿不是明知故问吗?”林如海叹气道。
“既然朝廷派你过来担任参将,我不信你一点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江浩颔首道:“小侄知道的不多,锦衣卫调查,说是官商勾结想暗害姑父?”
“差不多就这情况。”林如海颔首回道,“我为皇上赚银子,是在虎口夺食。”
“随着皇上的要求越高,我打击私盐的力度越大,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
灶户手中有大量余盐的存在,是私盐产生的重要原因。
朝廷规定,灶户完成制盐正课以外,多产的“余盐”也会由官方用相应的生活物资来交换。
正常情况下,官方售卖给商户的盐,价格相对优惠,称为常股盐。
但特权阶层从中作梗,凭借“特权”插队,也就是所谓的“占窝”现象,刻意营造出一种“常股盐”滞销的现象。
他们再通过向统治者奏讨“残盐”的形式获得盐引,继而高价出售给商人,“卖窝罔利”。
这导致普通商户用盐引兑换“常股盐”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甚至还有“祖孙相代不得者”的说法。
普通商户苦等多年,苦求“常股盐”却求而不得,除了兑换价格更高的“存积盐”以及购买特权阶层手中的“常股盐”盐引以外,就只能购买“私盐”。
随着“占窝”现象的日益盛行,商人在购买高价“存积盐”之下,其售卖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低。
所以民间的食盐价格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提升,也就相当于那些“灶户”手中的“余盐”是有机会卖出更高的价格的。
灶户自然也想获得更多收入,也愿意把那些余盐卖给商人,盐商有了这诸多价格更为低廉的“食盐”来源途径,又还有谁会愿意去购买“官盐”呢?
于是官盐越积越多,私盐泛滥,逐渐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身处偏远地区的“灶户”,凭借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将余盐私卖给盐贩或者盐枭,然后这些盐贩再假冒官印售卖。
私盐泛滥,究其本质,实则还是“官僚阶层”出了问题,从而导致盐政秩序逐渐崩溃。
“如今盐政已经崩坏到什么程度了?”江浩好奇问道。
林如海想了想,回答道:“立国之初每年盐税有千万余两,如今每年只有两百万两,而且还在逐年下降。”
“这也是让我担心的地方,盐税越来越少,皇上需要的银子却不会减少。”
“我只能加大围剿盐枭的力度,然而越是穷追猛打,反弹的就越是凶险。”
“实际上自我来到扬州就如履薄冰,每前进一步都危机四伏,如芒在背。”
“琏哥儿,如果这次不是你来扬州担任参将,我甚至已经有了把家眷送往京城,独自在扬州面对凶险的打算。”
他在扬州独木难支,对江浩没有藏着掖着。
他必须相信江浩,如果连江浩都不能信任了,那他这辈子也很难走出扬州。
“多谢姑父信任!”江浩感谢道,“姑父身边是否有锦衣卫的人?”
林如海点头道:“一直有,都是皇上派来的,既是监视,也是保护。”
“前扬州参将围剿盐枭,是谁提供的情报?”江浩脸色凝重问道。
林如海叹气道:“正是锦衣卫的人,如你所猜的那样,他们不干净。”
“皇上知道吗?”江浩皱眉道。
林如海摇头道:“我经过多年的试探,发现皇上更相信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