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重生2002(1 / 2)先知二十年首页

夏日的蝉在树上不知疲倦的鸣,午后的海风带着淡淡的腥味穿过叶与叶之间的缝隙,在院子里洒下一地碎光。

看着窗外熟悉的光景,李屹怔怔的有些失神,他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的自己浑浑噩噩过了一生。

“李屹,你想去哪个学校?”父亲的声音把李屹从失神中唤醒。

“啊?”看着父亲那张沧桑而沉稳的脸,李屹一时间有些怔怔,在他印象里,从那一天之后父亲终日消沉、靠酒精麻痹逃避现实,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见过眼前这个举手投足间充满着自信的父亲了。

“英华和开元,你想去哪个学校上学?”李鸿星看出儿子有些心不在焉,但也只当是小孩子第一次上学时的茫然,又重复了一遍。

李鸿星的话唤醒了李屹睽违已久的记忆,两个久违的名字和让他意识到这是2002年,他上小学前的夏天。

入世前后,私立精英教育开始在大城市蔚然成风,来自海外的新鲜理念和对当时先进的外国的向往让以“中外合资、双语教学”为主要招牌的一些私立学校迅速成为了教育界的香饽饽,与《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引起的巨大轰动合流,个性教育、精英教育成了当时大多数家庭的共同追求。

过了一年,这股风吹到了龙山这座滨海小城。农村出身的父母在听了几场私立学校的招生宣讲后,深刻的认识到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村镇小学中毁了自己的一生,于是带着李屹接连跑了龙山、临水、青城、济泉等几个城市,去参观那里的私立学校。

经过层层筛选,加上父亲生意上的朋友的建议,最后选定了龙山的英华和省城济泉的开元两所学校。

前世的李屹听到去开元上学就要住在学校,周末也只能住在远房亲戚家里,一年只有寒暑假能回家就果断拒绝了,毫不犹豫的选了离家很近的英华。

然而事实证明精英教育想要出成果的前提是家庭也需要是精英家庭,学校选址在四线小城的华英面对近乎一半的农村生源,连续两年在高中录取率上排在龙山所有中学的最末尾。

一开始鼓吹的双语教育也没能在中考的英语成绩中显现出来,加上当时私立教育热潮的降温,坚持了三年就因招不到生而闭校。

当时马上要上三年级的李屹喜提失学大礼包,开学后好几周,父亲找人通关系才重新给李屹找了一所不错的学校继续上学。

想到前尘种种,李屹开口道,“我想去华英,去天元离家太远了有点害怕。”

李鸿星听到李屹的话,面色明显有些松下来了,李鸿星害怕李屹真的选了天元。家里生意正到关键时期,一时半会走不开人,他担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省城吃不好、睡不好还被同学欺负。

但是要是直接让李屹去华英,又怕李屹不开心,李屹虽然才7岁,但是从小聪明有主见,又特别拗,毕竟之前带着看了那么多学校,直接帮他选了难免耍性子。

“那行,我去给华英的老师打个电话,你出去玩吧。”李鸿星说着,拿出手机打起了电话。

李屹看着父亲正面向外背面贴耳的手机,感觉是不是时间太远让自己低估了小时候的家境,2002年的诺基亚9210可不是自己印象里只是个小老板的父亲能用得起的手机。

走出门,李屹穿过院子。一直到高中,李屹都和父母一起住在家里的育苗厂,相比商品房,厂里的自建房虽然房间很多,李屹甚至有自己的书房,但是非常简陋,还有些边边角角的地方有些裸露的黄土,上面荒草丛生、蚊虫遍布,而且因为紧紧临着海边,所以异常潮湿,房间的墙皮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霉斑。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李屹都有点厌恶这里,家道中落后更是疯狂的想要逃离这个荒芜又每日每日争吵的家。

后来育苗厂变成了停车场,练字的书房、游泳的水池、冬天烤地瓜的锅炉房、夏天捉知了的梧桐树,全都付之一拆,李屹才像无数人一样,失去了才开始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