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形神俱灭(1 / 2)伪作家的日常首页

如果现在尝试着去总结一下当时离婚后的状态,林翔会觉得失魂落魄,同时又心无所依。人高度敏感,时常发呆。唯一可能愿意把自己陷进去的也就是网络聊天了,当时QQ里面是林翔特别愿意发言的地方。

与陌生人聊天,似乎有很多的安全感,林翔把自己的故事介绍了下,的确在一些群里出现很多同情的声音。但是这似乎又不是林翔想要的。

林翔觉得当时的自己其实方向有些迷失了。因为当初为了结婚,抵抗了好多的压力,同时是对自己很确信的,自己一定可以把婚姻经营好。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自己食言了。

不仅自己食言了,而且还体会到了浓浓的挫败感,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当然现在看其实是有点抑郁了。当时没有这么多的词汇来形容自己。

但是林翔当时也想过了,如果有人提出,问自己是否想要复婚,这个林翔感觉自己是确定的,坚决不要。因为林翔清楚地记得当初的感觉:解脱

林翔觉得这种感觉可能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可能前妻那里也有。而难过的地方就在于,如果对方是一个坏人可能林翔会更舒服一些,但是就是因为林翔在心底里也没有觉得对方是坏人,这就让林翔深深的怀疑,是否那个坏的人是自己呢?

心理学给到林翔的帮助,其实会从这种非好极坏的评价体系中跳出来。比如说一种比较温和的说法是:两个人其实可以都是好人的,只是相互之间可能都不是那个对的人。

当人生的阅历比较简单的时候,林翔会觉得自己其实是无法体会这么复杂的关系的。会问为什么明明都不是坏人,怎么在一起就不对了呢?这个问题林翔也是在多年之后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才找到了可以接受的答案。当然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三观不同。

三观不同是一个很通俗的描述方式,但是如果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林翔坐电梯的时候,感觉胳膊有些酸,就会双手放在后面的扶手上支撑一下自己,结果前妻觉得林翔就是喜欢搞破坏。林翔会觉得非常诧异,这是哪儿跟哪儿呀?

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对错之分么?林翔的前妻属于吃过生活艰辛的人,所以对一切都很仔细很用心,而且非常在乎面子。林翔在公共场合如果有任何在前妻看来不得体的地方,火就立刻升腾起来。

而林翔属于比较幸运的人,家里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对很多事情但其实并不是很用心很留意,所以生活上容易呈现的随便一些,有的时候林翔反而把这种随意性认为是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内心中其实是很期待着被别人看到并表示赞扬和鼓励的。

但是如此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的确会电光火石,总是相互看着有些不对。林翔有个姐姐,因为从小从语言上一直被压制,所以在激动的时候,语言功能会特别容易自动关闭。而林翔的前妻在相对比较丰富社会实践中,语言反而是生存之道。

林翔想到这里,其实感觉好受多了。其实没有人做错些什么,只是命运如此安排而已。还好第二次婚姻是林翔觉得非常满意和幸福的。

林翔也觉得其实仍然有些防御在里面,因为直接来一个总结的这种方式有些奇怪,不过林翔似乎也能理解这个不想再继续聊这个话题的自己。有些伤口并不一定拨开是最好的方式,只要留意到就好,需要给到那些伤口一些时间,来完成自愈的过程。

那这个话题就先到这里吧,“受伤了”以及后面出来的“打断了”的这个话题,似乎深入下去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林翔会觉得有了一些变化。因为至少确定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过这种自我挫败的感觉,而且非常的深刻。

自我挫败就是自我攻击,攻击性转向内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自恋的表现。因为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攻击存在,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前提:我原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个前提被破坏了之后,自信无法再装了,直接进入自卑的防御模式。

是的,自卑也是防御模式,觉得自己不行,就有充分的理由躲起来,不去面对。林翔也在对现在的自己进行评估,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也是躲起来了?躺平和摆烂,很像是躲起来的样子呀!

不清楚,那就不着急,先感受一下吧!

林翔换了个姿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找一个舒服的位置坐好,尝试着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体上来,等待着看看有些什么会呈现在自己这里。

累了。

“累了”这个词会冒出来,它想告诉自己什么呢?不着急不着急,刚出来的,要等等,先和这个“累了”待在一起。

林翔像一个小朋友一样的哄着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探索,因为偶尔出来的东西的确可能是一个线索或者资源,但是当逼得太紧的时候,出来的很容易都是一时准备好的说辞,说白了还是防御,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和“累了”待在一起,允许自己“累了”,欢迎“累了”来到自己的这样的空间里来。林翔尝试着以这样的方式和“累了”进行接触。

累了的感觉,林翔觉得对路,但是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累了的感觉。说是不知道,其实客观上是可以找到一些原因的。虽然这些原因林翔并不愿意承认可以导致自己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