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皇帝的问话,半晌竟无一位大臣回应,首相王曾干脆低头闭目,视若罔闻。
终于,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站了出来:“此提议甚好。自圣上和皇太后临朝以来,积极推动科举改革,唯才是举,令天下俊彦纷入彀中,才有如今政清人和的朝堂局面。若赐林幼玉进士出身,更能彰显我朝求贤若渴之心。”
太后不住点头,心中暗想:“还是这帮姻亲与吾同心,不枉我对他破格拔擢。”
谁料马季良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还装聋作哑的朝臣们,情绪被瞬间点燃,左一言右一句地议论起来。
首相王曾率先奏道“《礼记》有云,男治外事,女治内事,自古女子职责为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如若赐一女子进士出身,臣恐有违纲常。”
接下来,三省、六部、枢密院等不断有官员陆续出列。
“《宋尚宫女论语》云: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如若让女子入朝为官,成何体统?势必让邦国耻笑,我大宋天威何在?”
“妇人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那林幼玉一介女流,公然违抗圣意,为失德之妇,如何还能给予封赐?”
…….
群臣引经据典,争相发言,朝堂内一时好不热闹。皇帝沉默不语,静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而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阴郁。
马季良躬身说道:“那天林幼玉分明是不愿欺瞒圣上,皇太后已给予嘉许,你道她是失德之人,是何居心?”
刚才发言的户部侍郎瞠目结舌,不敢再多言,赶紧退了下去。
礼部侍郎赶忙上前连声附和道:“臣听闻林幼玉堪称洪州府第一才女,她自幼秉承家学,学贯古今,她父亲林文叔,正是参知政事鲁公的高徒!有此钟灵毓秀之女,走马兰台,可谓我朝一大佳话!”
太后原本面露喜色,谁知听到他提起鲁宗道,心中骂道:“蠢才啊蠢才,这鲁宗道曾任谏官,一向刚直敢言,被真宗皇帝称为“鲁直”,平日里吾都要忌惮几分,你没事招惹这个鱼头参政(注3)作甚?”
果不其然,一直缄默的鲁宗道勃然大怒,冲到礼部侍郎面前骂道:“礼部乃文治教化之枢纽,你身为礼部官员,本当恪守祖宗之法,却说出此等荒谬之言。莫说那林幼玉是我门生之女,即便出身公侯贵胄,也断不可开此先例。牝鸡而晨,则阴阳反常,是为妖孽!”
一旁的马季良扯住鲁宗道,高声喊道:“鲁公,休得无礼,朝堂之上,你呵斥同僚,又意有所指,把当今圣上置于何地!”
鲁宗道甩开衣袖,怒目圆睁:“呸!你原本不过一个茶商,有何德何能,竟敢在此血口喷人!”说罢,竟将手中的象笏向马季良投掷而去。
这一下可炸了锅,劝架声、叫喊声不绝于耳,文官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完全没了平日谦谦君子的形象,大殿上一片混乱,直至太后一声大喝,盖住了所有的声音,这帮臣子们才意识到雷霆震怒,齐刷刷的跪下了。
太后正欲发作,忽见列班中枢密使张耆,悄悄将手中的笏板轻轻敲了下石板,这是张耆有事要向她秘奏的暗号。
这个张耆,十余岁时先在襄王(真宗赵恒)府邸当差,后任王府指挥使。真宗为太子时,刘娥还是一名来路不明的侍妾,真宗惧怕父皇宋太宗知道,便将刘娥藏于张耆家中。刘娥能成为皇后、皇太后,张耆功不可没,因此深得皇太后宠信。
太后强压住心头的一团怒火,沉声向皇帝问道:“今天之议,皇帝意欲如何?”
皇帝依旧一脸穆然,淡淡地说:“众位爱卿皆为朕的肱股之臣,今天之事,既然众卿家各执一词,臣以为可从长计议。”
皇帝的态度,让太后有些怫然,但想到张耆的暗示,她起身说道:“吾身感乏力,今天常朝,如无其他事宜,吾先退朝歇息。”
说罢她透过珠帘,深深地看了群臣一眼,移驾回宫了。
注1:出自《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但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多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注2:原诗为黄庭坚《和师厚接花》,说明了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注3: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当时中书与礼仪院共同商议决定,太后刘娥下制书称“予”,在便殿处理政务时称“吾”,以太后名义下诏称“吾”。
注4:鲁宗道被称为鱼头参政,一方面是因为他姓鲁,鲁字的上半部是个“鱼”字;另一方面是说他像鱼骨一样刚正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