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五虎门(1 / 2)我真没想当太孙首页

在福建福州长乐县的准半岛上,地势起伏,低山丘陵分布其中。

这个地区的地貌特色鲜明,“工”字型的低山丘陵,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矗立在中部和南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和谐。

东部呈现出一片开阔的滨海平原,而其间点缀的花岗岩残丘,仿佛是岁月的痕迹,见证了这片土地的风雨历程。

而西部,平原与溪川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那是福州平原的延伸。

境内的山丘是戴云山脉东翼的延伸支脉,仿佛巨龙蜿蜒其身,一路延伸至天际。

这里是郑和船队的开洋地。

那片波澜壮阔的大海见证了他们的荣耀与辉煌。

前两次下西洋,正是在这里扬帆起航,向着未知的世界进发。

他们不仅宣扬了大明的国威,更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这笔财富对于朱棣恢复大明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秋天的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一丝凉爽。

在其中一个工坊里,朱瞻壑身着朴素的衣服,正在检查新成立的帆布厂的工作情况。

“公子,牌匾已经准备好了。”

何义宗上前禀报,扛着牌匾竖在了地上。

牌匾上赫然写着“五虎帆布厂”几个大字。

这间工厂在短短两天内建立起来,集结了附近的工匠和民夫,专门负责生产帆布。

在大明时期,海船不只用硬帆,而是组合帆。

其中包括大蓬帆、野狐帆、头巾顶和插花。

每一种帆都有其独特的用途。

头巾顶位于桅杆顶部,是测量风向的重要装置;野狐帆则是顺风时用来加速的帆。

这些帆船的组成部分都是布帆制成。

随着吊床的发明,帆布作为吊床的重要材料需求大增。

朱瞻壑看到了这个机会,引入了扁平化管理的理念,与五虎门的太监共同创建了这间专门生产帆布的工厂。

工厂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当地的工匠和民夫提供了就业机会。

朱瞻壑指向头顶。

“挂上去吧。”

“好的。”

何义宗旋即找人将牌匾挂了上去。

虽然郑和要求朱瞻壑立刻船队,回到南京城,但这件事也没那么容易,首先需要人护送,要是朱瞻壑半路出了问题,郑和也会觉得头痛。

其次,不宜大张旗鼓。

郑和很清楚“汉世子混入船队,想要出海”这件事对于大明朝局的影响。

尤其是在这个汉王和皇帝都不在南京,南京城只有太子监国的局面下,要是搞得人尽皆知,这件事难免成为太子党攻击汉王党的武器。

郑和也知道太子不喜欢自己。

应该说,以太子党为首的江南文人反对下西洋,郑和自然是他们攻击的对象。

所以,郑和希望南京汉王府派人过来,暗中接走朱瞻壑。

这需要时间……

郑和为了延长滞留在长乐县的时间,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个是船队需要在长乐县多置办一些吊床。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官兵水手的支持。

另一个则是派出一小支船队,去寻一寻航线,看看有没有前往小琉球的安全航道。

虽然理由很好。

但也不能滞留太久,船队的航行需要季风,顺风航行的窗口期就在那里,不能拖延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