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使用砖头和水泥建造了大量宏伟的建筑。”
“这些失落的技术被天方智慧宫保存着,直到蒙古人征服了巴格达,他们将知道这些的色目人学者带到了中原。”
“我也是从北平波斯文的书籍中知道水泥的存在。”
“现在不过是重现制造工艺,并稍微做了一点改进而已。”
朱瞻壑两根手指微微合拢,以示自己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
侯显感慨:“这天下可真是广阔,竟然还有这些因缘。”
朱瞻壑没有多做解释,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接受当地头目的汇报,知道南洋贸易公司的建立情况,以及在二月将会在旧港开始第一次招股,公司的构建。
短暂的午休之后,朱瞻壑又要去往海边,哈只带着大约三千人,正在平坦的沙滩上训练将军炮的使用。
士兵并没有真的发射,而是对着朱瞻壑编写的《炮兵操典》操作手边的火炮。
先熟悉战术动作,之后会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实弹演习。
哈只也给了不好的消息:“海上发射和陆地发射完全不一样,这些兵崽子怕是无法做到切换。”
朱瞻壑:“你们是这个时代素质最好的军团,也无法做到同时在海上、地上顺利发射火炮。”
“确实做不到。”哈只摊手。
现在的海船还没有陀螺仪,即使宝船也会随着海浪颠簸,炮口会不断上下移动。
地上和海上。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环境。
哈只宽慰道:“不过公子也不必担心,海战的话大不了抵近射击,反正我们都是要打接舷战的。”
朱瞻壑想了想:“这样的话,一个回合就可以将敌人的战船打沉吧?”
“那你要再开十个口子。”哈只闭着眼都可以给出海战的改进方法,他又补充一句:“我是说船的一侧要多开十个炮窗。”
总之,虽然无法达成碾压般的优势,但是大明海上军事力量还是增强了不少。
朱瞻壑和哈只,带着其他官员、火长、军官进行了例行的训练,还有制定出合适的炮兵的操作,以及确定炮兵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
最后,便是在军中的学堂授课。
根据士兵、军官的文化不同,也分成了不同的班级,有的学习文字和数学,有的则学习计算抛物线。
三宝垄的官兵将两个学堂戏称为小学堂和大学堂。
朱瞻壑为了提高战事效率,也对文字书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大量使用简体字,随行的礼部官员则称为“俗字”。
从左到右横着书写,使用了标点符号,而且还是白话文。
此外,还使用硬笔书写。
军中使用硬笔倒也不少见,不少西北的军官都会用一种将竹子削尖,作为笔舌,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的笔。
不少当地的汉人小孩,也会偷偷爬在窗户边偷听,蹲在地上拿着树枝,也跟着学些汉字、算术。
小学堂的老师和学生也不会管,只有实在被闹腾到了,才会将他们驱逐。
完成这些,太阳也落山了。
朱瞻壑简单的吃完晚饭,就骑着马去了观星台,在那里进行天文观测,还会汇总白天测绘团队的数据,在那里绘制地图,整理航海需要的数据。
今天稍微出了点意外。
朱瞻壑又见到了郑和。
“好久不见了,义父!”朱瞻壑笑着打招呼:“最近过得怎样?”
郑和指挥着火长、学者、官员、太监将他们在其他岛屿、国家测量、观测的数据搬进库房,见到朱瞻壑立刻绷起脸:“不要叫我义父!”
“好的,郑叔。”
“你太过闹腾了。”郑和呼出一口浊气,道:“还有你的这些铸炮、镗床、水泥的技术,应该好好藏着,不该在这里露出来,想要实验,也该等回到大明。”
朱瞻壑道:“郑叔是担心技术外泄?放心,我已经让来爪哇的大使顺便将这些技术的资料带回了大明。”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尔后补充道:“还有我写给皇帝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