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姑家里,给了两夫妇一人两百,实在不敢多给,两个表弟吃饭时人影都没见着,只有他们三人。
回家路上陈石仔也很感慨,人那,有时候必须要自己觉醒。
小姑什么都好,人善良、勤快,但她自己没有觉悟,就是想帮她,也让人无从下手。
这年头,不知道有多少人拼了命的想往上走,苦于没有资源。
像老家的兄弟子侄们,城里的陈振兴夫妇,可也有像小姑家里这样的,自困于认知迷雾里,越挣扎越束缚。
回到家,阿妈在看电视,小鬼子的山田牌,83年父亲扛回来的,18寸大彩电。
当时可谓轰动四邻,好些年,家里的电视都是放在院子里,大家一起看的。
把小姑家的见闻和阿妈说了一下,她也只能长叹一口气,确实没有办法。
伯父们都很有分寸,按说买车跑运输的念头应该起了不少时候,但陈老六家的当家人不在,他们绝不会和吴霞妹说这些事。
母子俩正说着话,彭志兴突然来了,把人带到房间一问,原来调职的事情确定了,下个月1号就去治安队上班。
“石仔,走,带你去个地方。”
陈石仔骑着自行车和好友一起走了。
他家住在城西,跟着彭志兴走街穿巷,一路到了城东,这里是县里企业相对集中的地方,转眼来到一座院子前。
“怎么样石仔?粮食局一个弃用的仓库,20块一个月。”
一进门,好家伙了!
单杠、双杠、沙袋这些就算了,梅花桩算怎么回事?
这座院子,三排房子成凹字型结构,中间一片百来平方的空地。
房子都成排,隔成了一间间的,地方倒是非常不错。
“搞这个玩意干什么呢?”
院子里这时没人,陈石仔指着梅花桩问。
“还不是看录像学的,但没人上去,当成沙包用。”
彭志兴不好意思的笑着:“你要觉得不行,就让他们挖掉。”
挖掉倒也不必,看着还蛮有意思,彭志兴一说,陈石仔才注意到,梅花桩的柱子上还绑着破布。
院子里收拾的还算干净,打开一扇门,里面居然有床,还安了蚊帐。
“都住这里?”
“谁能跟你家比,这里不比家里舒服的多?”
陈石仔撇撇嘴,好友的话虽有点扎心,但事实就是如此。
彭志兴和陈阿来家里,兄弟姊妹五六个,结婚的哥哥也住家里,有张床就算家,确实没这里住的舒服。
“就是我不方便来这里住,不然早搬过来了。”
两人说说笑笑,时间差不多,陈阿来咋咋呼呼的就到了院外。
“石仔,怎么样怎么样?”
陈阿来看到他就拉着到处转,表功。
“挺好的,没想到你还有点脑。
先说好,不准带女人来这里鬼混……”
住是可以的,但一帮小青年,万一把这里弄成什么窝就不像话了,陈石仔赶紧打预防针,却看到几个小伙子神情古怪。
顺着他们眼神看过去,一个姑娘提着一刀猪肉,一只鸡,一大包菜,尴尬的站在门口。
“阿燕,你怎么来了?”
姑娘站门口进退不得,陈石仔记忆瞬间激活,中学同学黄文燕。
姑娘不好意思说话,大家眼神都看向陈阿来。
“怎么,不行吗?阿燕肯帮我们烧饭,不行?”
陈阿来毫无惧色。
“行行行,你记得给人家发工资。”
陈石仔将了好友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