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毅来到卢象升的病榻前,卢象升又睡着了,与其说是睡着,倒不如说是昏迷过去。他太累了,一连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觉,吃饭也不好。
他受的伤也太重了,虽然不都不致命,但是五箭十一刀,听一听都令人发瘆,失血过多,如果不是林毅他们抢救的及时,卢象升已经没命了。
在穿越之前,林毅对这段历史还算比较了解,对卢象升这种铁骨铮铮的忠臣宿将,林毅印象比较深刻,知道他是一个耿耿忠心的忠臣,最后与鞑子的战斗中力竭而死。
这是历史所记载的,也是他的命运的归宿。
有的影视作品中,把卢象升定义为民族英雄,林毅完全是双手赞成的。
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比那些什么影视明星,靠扭扭屁股调调腰赚取票房收入,便被一些不三不四的部门评为什么中国精神制造奖,而且这样的恶心明星也敢堂而皇之的出来领,这比那有意义的多。
至少卢象升是为国而战,赤胆忠心,为朝廷报效,他以血肉之躯,与鞑子拼死力战,用热血和生命阐释了军人的形象和职责。
而不是像有些人,只靠腰包的鼓瘪论英雄!
林毅身为一名军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而卢象征无疑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就这一点就能够引起林毅的共鸣。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相差三四百年,但是他们都是军人,不论职务的高低,职责都是一样的。
军人的职责,那就是执干戈以卫桑梓,守土有责,寸土不让,保卫百姓,守卫家园。关键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不过林毅当然知道,卢象升也并非圣人,至少他的缺点是个愚忠分子,这是他最致命的弱点,这也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他卢象升最终丧命的根源之所在。
也就是说,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他卢象升完全可以不力战身死,还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比方说他可以撤退,而不是主动进攻,完全没必要拿鸡蛋跟石头碰。以几千疲惫饥饿之卒,非要迎接鞑子的数万精锐,实在不是一个高层指挥官明智的选择。
当时的卢象升也可以选择坚守营地求援,因为畿南三府民心尚在,只要稍微迟上那么三五日,畿南三府的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就赶到了,不但能够带来粮食,而且数万军民与鞑子死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说不定那一战的结果完全可以反过来,至少可以充满变数,不一定需要他这个总督大人,力竭而死。
以上他如果选择其一,胜负不说,那样至少他就不会死了。
然而他选择了以血肉之躯,阐释军人的定义和根本职责,主动出击,实在是太过悲壮,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之余,不免为之摇头。
林毅作为一个几百年之后的穿越人,那样的社会文化虽然高度发达,但是人心不古。来到了这个社会,既然没有选择,但也不会搞盲目崇拜。
林毅对卢象升这样的英雄,虽然崇拜,但是保持着冷静,尊重归尊重,当然不会效法,否则他的穿越与古人有何区别?
如果要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古人,这次穿越则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林毅绝不会那样做,他还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他必须在做一回古人的同时,得超越古人。
因此,林毅对卢象升才会有这么样的崇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但是绝对不会盲目复古。
卢象升处在昏迷之中,林毅不让军医官惊扰,他悄悄地退出去了。
张华过来了,他腿上挨了一刀,虽然不会落下残疾,但至少得瘸上个十天半月的。
在林毅的营帐之中,张华把卢象升的回信递给了林毅。
林毅只顾为卢象升的事担心了,把张华送信这件事给忘了,现在才看到卢象升的亲笔信,下面还压盖着总督大人的印戳,林毅看的心中激情澎湃。
他强抑制住内心的冲动,看完这封信。
信中卢象升褒扬了他的迁西指挥战,说他有勇有谋,将来必有将帅之才,并痛斥祖宽等人临阵脱逃,但是在信的末尾告诫他,严守迁西大营,一定不要前来相救,无论遵化发生什么事。
最后这两句话,林毅还没有理解透,还是张华就把卢象升的口谕说出来了,一定不能让林毅来驰援遵化,目的当然是他害怕林毅搭上小命,前功尽弃。林毅终于明白了,卢象升的良苦用心,林毅心里满满登登的全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