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寻轻车熟路地带着苏静茹找到了那艘被篷布遮盖着的小渔船。
“哗”的一声掀开篷布。
枯枝败叶四散飞舞。
露出了那艘略显破旧的小渔船。
经过一番检查,油料十分充足,可以随时出发。
“静茹,上船!”
“好嘞!”
苏静茹拎着东西,径直走到了小渔船上。
此时的陈寻,手持扳手用力一拧。
“咔咔咔—轰隆隆——”
柴油发动机的声音再次响起,小渔船迎着风浪启程了。
苏静茹戴着头灯,环顾四周,好奇地问道:“哥,我们要去哪儿?”
陈寻眺望着前方的黑夜,心中默默估算着距离。
“我们去个偏僻点的小岛。”
“那些大岛现在肯定人满为患。”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直播太火热了,特别是最近赶海已经成为了一种旅游项目,很多酒店都会组织游客去赶海。”
“就连我之前去过的那些野沙滩,也逐渐有很多人涉足,那些大岛不仅人多,而且好东西也都被抢光了。”
“咱们得转移阵地。”
苏静茹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些事情他都有所耳闻。
随着疫情的消散,旅游业再次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他们这里旅游。
当地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鼓励一些渔民转行从事旅游相关工作。
而带人赶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老渔民会带领几位游客前往大岛赶海。
每人收费七八十元。
游客们赶海所得的渔获可以自行带走,也可以让附近的餐馆帮忙烹饪享用。
对于游客而言,赶海只是一种娱乐方式。
那七八十元的赶海费用,他们通常无法通过渔获来赚回。
但陈寻等人却不同,他们并非为了娱乐而来。
“嗡嗡嗡——”
渔船破浪前行的声音不断响起。
苏静茹已经能看到一个大岛的轮廓,十几盏头灯在那里晃动。
游客们因为发现一只小螃蟹或小虾米而欢呼雀跃。
甚至有人因为抓到一只章鱼而觉得自己回本了。
各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陈寻迅速驾驶渔船穿过了这些热闹的大岛。
他带着苏静茹来到了一个幽静偏僻的小岛。
这里与其说是小岛,其实更像是一片乱石堆。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堆积出了一个大约十几个平方米的小空间。
陈寻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很久以前,当他还在读初中或小学时,曾误打误撞地来过这里。
这片乱石堆只有在退潮时才会显露出来。
在正常情况下,这里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而正是这种隐蔽的地方,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来,下船吧。”
陈寻招呼着苏静茹下船。
刚一下船,苏静茹就迫不及待地在这片乱石堆中四处探索。
他好奇地瞅瞅这里,看看那里。
而陈寻则走到了乱石堆的边缘,目光凝视着附近的海域,集中了注意力。
霎时间,海水变得清澈透明,仿佛能一眼望到底。
海水之下,三三两两的游鱼、虾蟹悠然游过。
在石头上,还附着着不少珍贵的海货。
其中就有陈寻心心念念的海参。
甚至连鲍鱼也赫然在列。
陈寻毫不犹豫地一个猛子扎进了海里。
“哇塞,哥,你看这是鲍鱼耶!”
“这么大个儿,这至少也是个三头鲍无疑了!”
苏静茹在一块礁石旁边,巧妙地捉到了一只鲍鱼,他用手轻轻一提,感受了一下其分量。
鲍鱼的头数,其实就是衡量其重量的标准。
头数愈少,其价值也就愈高。
所谓的三头鲍,即三个鲍鱼重达一斤。
在三头鲍之上,更有一斤重的单头鲍,甚至半头鲍这样的珍稀存在!
市面上常见的,大多是8头鲍。
但即便是普通的8头鲍,每斤的价格也要六七十元。
而苏静茹手中的这只三头鲍,价格高达每斤一百七八十元。
苏静茹手握这只珍贵的三头鲍,得意地向周围人展示。
然而他环顾四周,却未发现陈寻的踪影。
“寻哥?”
“你跑哪儿去了?”
苏静茹感到有些茫然。
而就在此刻,突然传来一声水响。
陈寻从海水中冒出头来。
紧接着,他将手中捧着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随着“哗啦啦”的声响,一堆海产品出现在了苏静茹的眼前。
鲍鱼、海参,还有那巨大的龙虾!
苏静茹看得目瞪口呆,特别是那只鲍鱼,明显比他找到的三头鲍还要大上许多。
他拿起那只鲍鱼,掂了掂,惊愕道:
“寻哥……这是单头鲍??”
陈寻微笑着点头,“没错。”
“你把这些收起来。”
“我再去水下看看。”
苏静茹愣住了。
“下面还有吗?”
陈寻再次点头,“多的是呢。”
他边说边望向海面,打算再找个合适的地方潜水捞取海货。
当他集中精神时,海水仿佛变得清澈透明,海底乱石间隐藏着许多珍贵的海产品。
这些海货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彰显着它们不菲的价值。
陈寻嘴角上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次赶海的收获,真是出乎意料地丰富。
就在陈寻准备再次下水时,寻宝罗盘忽然发挥效果。
他的透视能力发现了一条游过来的鱼。
在透视的视野里,这条鱼全身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那金光如此耀眼,令人瞩目。
金光!
夺目的金光!
陈寻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次赶海果然来对了。
一开始就遇到了这么个大家伙,真是个大家伙。
当陈寻仔细看清那金光的真面目时,才发现这是一条长达一米多的大鱼。
估计长度约有一米五六左右。
尽管陈寻并不能认出每一种海鱼,但他自小在渔村长大,大部分海鱼他都能辨认出来。
然而眼前这条鱼,却让他感到陌生。
虽然有些奇怪,但这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