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现实之累(1 / 2)红楼救美:开局放牛捡到秦可卿首页

王家洼背后山岭的绿色渐浓,齐封村又迎来一个春天,田里人声鼎沸,春播时候到了。

这段时间是大黑牛辛苦的日子,不再上山养膘,而是要下田耕地,放牛的任务就变成了割牛草。

王阳课业神速,自己又坐不住,就时不时把王进割牛草的活抢过来,三两天上山一趟找秦可卿。

爷爷的预见很有道理,在可卿来一个多月的时候,村里来了一班衙役,让封总甲带着挨家挨户搜人,幸好王家早有准备,找不到什么端倪就走了。

秦可卿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山顶早晚都有岚雾缭绕,就正式在山上开了火,借着掩护倒是万无一失。秦可卿怕的是一直耽误王进,毕竟每天放牛要跑那么远。

如今王阳成了家里最闲的人,读书、割牛草、看可卿,偶尔也添把手,比如给地里送饭,挑挑水什么的。

王阳这天做完日课,挑起水桶准备去河里挑水。他如今年纪不大,一次只能挑上半桶。

来到河边,王阳发现原本不大的小河,水位又低了不少。

看着潮湿的水印线,明显是上游被人截流了。

在古代,水源是异常珍贵的生产资料,在农忙的时候,为抢夺水源大打出手的事到处都有。

王阳感觉到此事不小,决定先挑水,等下再往上游看看。

从河边往家里走,还有半里的山路,王阳比水桶没高多少,挑着水晃晃荡荡地走,想起后世伸手就有的自来水,不由有点腹诽。

来回跑了六趟,总算是把水缸灌满了,王阳擦了把汗,准备出门看看。

河边是条一丈多宽的土路,王阳沿着河往上走,越往上走,看到右侧的水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自己家那块水田地呈半月形,跟这些方方正正的沃田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越走越远,王阳的记忆慢慢清晰。

这条路原主跟着吃席的时候也走过,不过印象深刻的是青蛙、蜻蜓和桌上的肉,现在借着王阳三十多岁的阅历,对这个村子有了大概的认识。

齐封村是一个大的河谷,原有两大姓,齐家和封家都是土著,这片水田就是他们两族的。

王家是外来户,几十年前才到这个村子定居,挖山填沟这么多年,才有了谷口的那块水田。平地都被人占了,所以才把家安在半山腰。

如今王家已到三世,主要的生计全靠房前屋后那几十亩山田。

田不一样,收成也不一样,水田的亩产能到两石,山田最多也就是一石半,难怪王家的日子一直都不宽裕。

王阳近来把读书速度放慢,一方面是要把书细嚼慢咽,另一方面更现实的原因,是家里没书可读了。

之前听二叔说起过,镇子上一本《说文解字》要一百二十多文,一斗精米才卖九十文!

更别说,这还只是开蒙的书,后面四书五经算下来,无疑对王家是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