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李白问道老聃(1 / 2)名人论道首页

李白:太上,闻道您曾著《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不知您是否觉得世间万物皆遵循此道而行,诗亦然乎?

老聃:静观万物,道贯其中,诗者言志抒怀,亦非外物也。

李白:然则太上以为诗之根本乃在于言志与否?

老聃:言志抒怀,发乎心声,出乎自然,此为诗之真谛。

李白:依太上之言,是否可以理解为诗人当以自然本性为追求,创作时应随心所欲,而不拘泥于形式法则?

老聃:倘能顺乎天性,忘却外在形式,自成一体,则诗之美、道之妙方可彰显。

李白:弟子深以为然。

老聃:太白,汝诗若能触人心弦,引人向善,非但可传后世,亦可达至道之境也。

李白:然也,太上,吾之《静夜思》可谓尽用意象表达内心情感,此情此景是否可视为一种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流露?

老聃:恰如其分。

李白:太上,吾尝闻:“无为而治”可否借用为诗道之原则,即诗歌创作中不必刻意追求,只需灵感涌现,顺势而为,如此则能写出传世佳作?

老聃:善哉斯言!

李白:那么对于后学者而言,是否需要通过大量模仿前人作品来累积经验,待其羽翼丰满,方能自如地表达自我?

老聃:世间多路径,各有所长。

李白:弟子以为诗歌本该引发共鸣,若能让人感悟到生命之谛、自然之美,则诗功毕矣!

老聃:汝之见解颇合吾心。

李白:请问太上,弟子以“天马行空”自诩,是否也可算作对“无为”精神的一种实践?

老聃:心无旁骛,任其驰骋,正合无为之旨。

李白:弟子在创作时,常力求文字简洁却蕴含深意。

老聃: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诗方能得其精髓。

李白:弟子有时会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不知太上对此有何见解?

老聃:借物托情,寓言于物,是高妙的表达方式。

李白:弟子曾作《庐山谣》一首,其中融入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是否也体现了一种“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呢?

老聃:寓道于诗,若此则能启人心智,领人深思。

李白:太上,弟子觉得诗歌不仅能够表达个人情感,还能传达某种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感,您怎么看?

老聃:诗言志,志在明心见性,诗传情,情在惠施天下。

李白:弟子还注意到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它能够跨越千年仍与读者产生强烈共鸣,这或许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

老聃:诗之情,通古今;诗之意,贯天地。

李白:这些年来,弟子一直试图在作品中展现一种恢弘壮阔、自由不羁的精神风貌,不知道是否符合太上的期望呢?

老聃:气若长虹,笔力千钧,诗如斯!

李白:诗与人、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否意味着诗歌创作应当有一种整体性的视角?

老聃:诗者,观世象而通古今,处天地而会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