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用绞刑架开始了统治,竟然还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啊!
只能说汉字博大精深。
不过,这些造反的人,应该都被处死了吧?
造反这最次也得是诛三族啊。
【枢密院广场起义被镇压的当天,尼古拉一世就下令全城大搜捕,并亲自主持了审讯。】
【特鲁别茨柯依等121人被流放西伯利亚,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很多人被活活打死。】
【彼斯捷利、嘞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穆拉维约夫和别斯图热夫,被判处磔刑,也就是分尸。】
【后来沙皇为了显示仁慈,把磔刑改为绞刑。】
不只是李世民,所有的古人们都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那可是造反啊!
竟然只处死了五个人?
而且用的还是绞刑,至少给留了个全尸。
对于士兵不进行过度追究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历来造反士兵都是被裹挟着的。
并且为了不扩大化,也不应该对士兵进行过度的处罚。
但这些贵族可都是实打实的在造反了,竟然只是流放?
而且没有全家流放!
这怎么和天幕上的说法不一样啊?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不到三十岁。】
【如果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太长,实在是不好记。】
【没关系,请记住,历史将他们称为——十二月党人。】
【1826年夏天,绞刑实施。】
【行刑的时候,用于绞死他们的绳子断了。】
【他们的上级给绞刑的绳子做了手脚,以为这样就能救下他们,但沙皇尼古拉再次下令执行绞刑。】
【于是其中绳子断了的三人不得不被吊了两回。】
【行刑后,枢密院广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祷告仪式。】
【圣水洒落,以净化这块,胆敢挑战沙皇权威的叛逆土地。】
百姓们看着天幕,为这些死去的灵魂哀悼。
百姓们确实没有见识,没有学识。
但他们分得清楚好坏,分得清楚谁是在为他们好。
至少,如此清晰直白的事情,他们分得清楚,谁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在那天,一名十四岁的少年站在人群中,被这群贵族革命者的理想,深深打动。】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被列·宁称为,俄式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赫尔岑。】
【多年后,他在《往事与随想》一书中写道:】
【十二月党人是从头到脚,用钢铁铸就的男子汉。他们自愿赴汤蹈火,他们唤起了年轻一代对自由的向往。
他们要洗涤在专制和奴役之间,成长起来的民众身上的污垢。】
无数的百姓们沉默着。
许多人站了出来。
虽然这些革命者都是所谓的番邦蛮夷,但华夏自古以来以包容性强大着称。
许多百姓站了出来,准备为这些人建立庙宇,让他们能够受到香火供奉。
【今天的我们,大可不必把十二月党人神化,他们也只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而已。】
【他们会因为封建礼教,而不敢对君主采取直接行动。】
【会因为担心家人,而不敢发动底层民众。】
【会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而逃避动摇。】
【也会因为求生乞活,而在被捕后供出同志。】
【这些都无需讳言。】
【弹幕:这个事情的本身,就已经足够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