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籍一行浩浩荡荡的自安邑启程,直奔雒阳而去。
队伍中,除却二百背嵬私军外,乃是上百仆从女婢,拱卫着蔡昭姬的车马。
事实上,别看卫籍一行约莫三百多人,可在这个时代,倒也不算什么。
眼下达官显贵比比皆是,出门哪个不是仆从三千,像卫籍这样前往雒阳却只带三百余人,还真称不上世家豪强。
当然,即便如此,在寻常百姓眼中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也十分惹眼,队伍所到之处,寻常百姓纷纷避让。
倒也一路平安无事,只是由于拖家带口,赶路自然不会太快。
就这样,历经十余天,卫籍自安邑而出,取道箕关,进入河内地界,再由河内一路南下,终于来到了小平津关。
眼下已是十月末,天气逐渐转凉,好在卫籍此行一路向南,倒也不觉得天气有多寒冷。
小平津关毗邻河水,也就是后世之黄河,乃是黄巾起义时大将军何进为镇压黄巾,在此地置关戍守。
再后来,诛灭十常侍之时,张让等人带着少帝也被围困于此,张让便在此地投江,可以说,这小平津关见证了多年来雒阳周围的所有大事。
甚至,就连董卓也是从距此地不远的邙山入京。
此刻,河水周围水草枯黄,一派萧瑟景象。
卫籍驻马来到岸边,看着面前略显荒凉的关隘,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如今汉室气数便如这萧索景象一般,逐渐衰亡。
……
蔡昭姬款款而来,见自家夫君眺望大河,不由开口:“夫君在想什么?”
卫籍自然不会和蔡昭姬说大汉气数已尽,他笑着说道:“此地风大,夫人为何不在车中休息?”
蔡昭姬从安邑一路到此,虽说是进京与父亲团聚,可旅途无趣,一路上难免游玩一番,倒也增进了与卫籍的感情。
只见蔡昭姬摇了摇头,含笑站在卫籍身边:“大河奔涌,如此美景岂能错过?”
卫籍心中微诧,难怪能写出锦绣文章,他对蔡昭姬不似寻常女子的印象又深了几分。
“夫君,我们快到雒阳了吧!”
越是临近雒阳,卫籍越能感受到蔡昭姬心动的波澜,这大概就是近乡情更怯。
卫籍点了点头:“从此地渡河便进入河南尹地界,离雒阳的确不远了。”
蔡昭姬点了点头。
由于随行队伍浩大,想要快速渡河也不是易事,二人便在大河边临风而立,等着队伍渡河后再出发。
然而,就在这时,南面却传来马蹄声。
须臾之间,一支骑卒小队便出现在卫籍眼中,约莫四五十人。
而一边的蔡昭姬听闻董卓入京后烧杀掳掠,见此情景她略微有些惊慌,连忙靠在卫籍怀中:“夫君!”
“夫人莫慌!”
卫籍将蔡昭姬揽入怀中,一边安慰蔡昭姬,一边紧盯着前方的骑卒。
卫籍心中想到,自己有两百背嵬相随,一路上还真没遇到不长眼的,想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但他还是对蔡昭姬说道:
“夫人先回车中。”
卫籍将蔡昭姬扶上马车,转身便跨上战马。
“来者何人?”
而反观对方,显然是被这数百骑卒所震慑,为首一人甲胄俱全,甚是英武,来到卫籍面前,勒住缰绳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