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李倧的交流,周宁获悉了反对派势力的主要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
一是南人派与西人党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已经获得了部分武将的支持,准备采取政变的方式把李珲赶下台。
二是两派一致认为对下台之后的李珲父子处以流刑即可,不能赶尽杀绝,毕竟谁都不愿意承担弑君的罪名。
三是郑仁弘、李尔瞻、金介屎、李植等总计十六名败坏朝纲、祸乱宫廷的奸佞必须铲除,将大北派彻底清除出朝堂。
四是推举柳成浩、李元翼这两位南人派领袖出任领议政和左议政的职务,礼曹、吏曹、兵曹、工曹判书则由西人党把持。
从上述四点可以看出,除了推翻李珲以外,反对派的立场与周宁存在巨大分歧,几乎没有妥协的余地。
首先是西人党领袖李廷龟坚持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此人若不下台,朝鲜就不可能全力支援明军,两面夹击后金的方略便无法施行。
其次李尔瞻和金介屎在明军最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李植也在为联合抗金积极奔走,周宁无论如何也不会拿这三个人开刀。
再则西人党的胃口太大,居然妄想拿下四曹的判书之位,那别的派系会怎么想?朝廷还有办法把全国都动员起来吗?答案显而易见。
明朝自东林党掌控朝政以来,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令不通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说穿了就是缘于其他派系的发声权遭到打压,大伙儿心里不服,又无可奈何,于是索性摆烂。
既然连话都不让说,那下级官员费心费力的干活图什么?
图朝廷那点儿微薄的月俸?图领导升官发财?
得了吧,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人精,没那么容易被洗脑。
权责对等的观念早在汉唐时期的官僚集团中就已深入人心,这都过去一千年啦,还想把底层官员当牛马用呢,门儿都没有。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仅凭朝廷中央出几个品行高洁的清流就能把国家带上正轨?显然是在痴心妄想,更何况清流的品行也未见得有多好。
所以只有让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人都参与到政治协商中来,才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国家动员能力的捷径。
周宁不是不准西人党参政,但西人党不能分走这么多蛋糕,此外想稳坐中枢的官员必须坚定支持抗金的国策,否则就请告老还乡。
其实李倧也怕与后金为敌,可他眼下的首要任务是夺取王位,并得到明朝承认,故而他谁都不敢得罪。
面对周宁的要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反复许诺上台后全力救援明军。
“上使大人,听说李珲曾答应给贵军运送三十万石粮食,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
“本君愿意给出四十万石。”李倧一脸严肃的说。
周宁带着怀疑的口气问道:“李廷龟不会同意吧?”
“本君能说服李判书。”
“绫原君想要本使做什么?”
李倧小心翼翼道:“皇帝陛下的册封,以及请仁穆大妃授玺。”(授玺就是颁授玉玺,只能由仁穆这位王族长辈来做。虽然这只是一道流程,做做样子而已,但却能增加篡位者的合法性,对巩固统治根基非常重要。)
明军眼下暂无燃眉之急,四十万石粮食也不是周宁的最终目标,不过此前他本来是想自己动手推翻李珲,而今既然有人要做马前卒,那又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