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抚松公社一大早就热闹了起来。
文宣队的人员集中在空地上,周围不少社员在加油鼓劲。
在他们看来,这一趟文宣队的节目能不能被县里选中是其次,关键是不能丢了抚松公社的人。
毕竟身为抚松县直辖的抚松公社,在其他公社眼中,那就是竞争和比较的对象。
可以失败,但不能狼狈地失败。
各个生产队的畜车也都给临时调拨了过来,负责运送人员和道具。
顾明把秧歌队员给安排好位置,让付城看好大家,扭过头去找杨红唯。
“你有位置了么?”
“我跟队长她们一起。”
顾明见后者跟杨队长等女眷凑在一起,用不着自己安排,这才折返了回去。
虽然他有自行车,但这回是集体活动,还是别搞特殊为好。
上了驴车,几人让了个位置出来。
“付老师,咱县里剧团具体啥情况,你给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天天窝在乡下,县城的事儿真不了解。”顾明提议道。
这一路颠簸,还不如听付城介绍下县剧团。
其他人也跟着起哄,大家都挺感兴趣。
见状,付城清了清嗓子:“说起咱县剧团,那可有年头了,47年就成立,不光多次受到过表彰,还获得过周总理亲自签发的奖状……”
嚯!
众人没想到自家县剧团还有这么辉煌的时候,居然还跟总理沾过边儿。
“你们平时老喊咱县剧团叫山里红剧团,知道它正式的名字吗?”
付城卖了个关子,见顾明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赶忙道:“叫国营抚松县评剧团,我还记得以前剧团送戏下乡的时候,全公社的父老乡亲都聚过来了,可比咱们文宣队威风多了。”
这人一上年纪,说起事来就喜欢追忆从前。
大家听着付城的讲古,一路晃晃悠悠地进了县里。
路过报摊的时候,顾明跳下去买了份报纸。
没办法,买不起收音机和电视的时候,报纸就是他能了解外界信息最廉价的渠道。
略过一系列不能提的名字和标题,顾明敏锐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邓公刚访问北高丽回来,此时正在本溪视察,下一站是大庆。
报纸上关于这则新闻的内容并不详细,但足以顾明回忆起来了。
怪不得……
怪不得县剧团送节目的时间缩短了。
过不了几天,邓公就要来春城视察谈话。
而这一路谈话,后来也被称之为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做足了思想解放。
顾明攥住报纸的手忍不住有些颤抖,从重生至今,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于大势当中。
“顾老师,怎么了?”
付城看顾明状态不对,疑惑地问道。
“没事,这报纸你们看吧。”
顾明把报纸递给其他人,他深呼吸了几口气,自己只是个小人物,引领不了大势,也改变不了大势,顺着大势走就对了。
没一会儿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