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刘邦定下以道治国(2 / 2)天下谋士首页

张良听刘邦如此说,也是暗暗点头。

萧何与曹参都是元老,足以镇住朝堂。二人又都忠于刘邦,虽然不大可能与吕后对着干,但也不至于与吕后沆瀣一气。他们可以确保太子稳住帝位。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屡屡立有功勋,又解白登之围有奇功。虽然年轻,但在众臣中也颇有名望。更兼为人机灵,深得刘邦器重,俨然算是除张良外的刘邦又一近臣。待他为相,可凭其智慧与吕后周旋,从而确保皇权不至了旁落。

至于周勃,则是后起之秀中的翘楚,又有军功,执掌着一定的部队,有一定的抗衡能力。特别是这人很是憨厚朴实,做事又极其细心,兼之忠勇有加,值得信任。这个人可以收拾乱局!

刘邦能有此认识,张良自不言语。

刘邦又感叹起英布造反一事儿来,说道:“韩信我是对他不放心。但我也还是至少保有了他的侯爵的。至于他协同陈豨造反,我其实并不太相信。只是事已至此,也算对不起他了!彭越是因他人告发,我不得不防。但我也没把他往死里做。只是吕雉不容他们,这我也没法!鬼晓得英布本来啥都没有干,我也真没想找他麻烦。但他倒是率先造起反来!看来,分封异姓王,的确后患无穷!”

张良心想,不光分封异姓王后患无穷,就算同姓,多传几代后,还不差不多一回事。周武王得天下后,为防天下异姓诸侯国造反,大封宗室亲戚于各地来钳制异姓诸侯,号称“天下姓周”。结果,几百年后,他的后代们还不是陷入战国乱局。

只是本着疏不间亲的处世原则,张良并没有点穿这点。他也晓得刘邦分封他的兄长及子弟些,就是为了培植他们刘氏皇族势力。所以,他只是顺着刘邦的意思点了点头。

也有可能是刘邦考虑到他死后吕雉有可能会大封她吕家之人,为了抑制这点,他决定要与群臣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了。

对此,张良肯定是赞同的。不过,秉着不该插手的事绝不插手的原则,张良还真没有参与这回事。是在陈豨授首,卢绾外逃匈奴后,由刘邦主持,萧和与曹参组织百官进行商议后定下来的。

原代王刘邦的二哥刘仲因韩王信叛降匈奴,他见势不妙,逃离封地代国回了长安,因咎被免去了王爵。刘邦对此一直想予以补偿。但刘仲毕竟只是个老实巴焦的农民而已,不是那块做藩王的料。

现在刘仲之子刘濞长大了,而刘邦又把分封刘姓藩王当作限制吕氏的重要手段。正值用人之季,刘邦趁着“非刘姓不得封王”之策的议定,就招来刘濞,把他封为了吴王。

刘邦见刘濞天赋禀异,在自己与百官面前点儿都不怯场,很是出得了众,就笑眯眯地看着刘濞说道:“小濞涕虫!你父亲说你长得有反骨,很不听话哟!现在我把你封为吴王,你会不会造反啊?”

其实,刘邦是很欣赏刘濞那种大剌剌的带着些叛逆个性的。他觉得这点很像他,所以就这么样来逗刘濞。

刘濞则大剌剌地对刘邦回答道:“只要您三叔还在,我就绝不会造反!”

刘邦没有去细想刘濞的答话。当然,若说要想一下刘濞回答这话的问题所在,刘邦或许就想成了刘濞会代表刘家造吕后的反。这倒是他乐于看到的。所以他就又笑呵呵地指着刘濞说道:“老子看你崽子就是要造反!”

朝堂之上,也只有他们这样的叔侄才开得出这样的玩笑!群臣对刘邦的作风也算是早就习惯了,对于他们叔侄间开玩笑,只当自己是个外人,看个热闹罢了!

谁晓得刘邦居然一语成谶!后来刘濞果然造了反,引起七国之乱。只是他造的是汉景帝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