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连长带着他们剩余的十几人与他合兵一处,尚未打仗,便遭受突然袭击,仅有的十几个人全牺牲了。又剩下他们孤军深入,又走了几里,遭受袭击,损失十几个战友。在这种情况下,全靠手中的枪了,战友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念头,一边行军一边还击。牺牲不怕,倒下不怕,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抵抗。战友越来越少了,敌人越来越多了,原来他们早埋伏在沿线了。有一个老连长从战场上撤下时告诉我,他们一个连不是打仗打没的,是被埋伏消灭的,他们惨遭伏击。听罢,李玉和吩咐剩余战友,提高警戒范围。其实整个战争不过一个月,打完便撤军,然而战场上瞬息万变,你撤他们不让你撤,不得不接着打。接下来,缺少枪支弹药,战友缺少吃的,缺少弹药,同时也缺少安全感。曾有一个排长带着他们排寻找吃的,刚进村子便被袭击了,再派再被袭击,等到大部队追赶时,原来他们被敌人特工小队袭击了。一座山头,一个排攻不上去,而敌人一个姑娘就可能守住。真正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了找吃的,找喝的,又是牺牲又是受伤,得不偿失。当战友不断牺牲,不断倒下时,他上了前线,及时纠正错误打法。在一个攻打一座山头上的碉堡时,他们一个排战友全部牺牲了,等到他冲上去时,仔细检查,一看,鼻子气歪了,碉堡里只有一个女孩子,就是她用他们援助的冲锋枪打死了他们一个排的战友,他岂能不恼怒。女人脱衣服,李玉和并不所动,警告她不要需小聪明,女人不吸他的,结果他把她杀了,还把她的尸体扔到河里,越南人如此欺骗战友,他不能不为战友报仇,不把女人扔掉才怪呢。
这个女孩子很象李红梅,如果不是打仗他会与她交谈,甚至交朋友。然而这是打仗,是残酷的,有时是残忍的。他们彼此是打仗,是消灭对方,如果他们不能消灭对方,他们肯定会被对方消灭,哪怕她们是女孩子。奇怪的是,这个女孩子也有一个日记本,她见他要杀她慌忙掏出日记本交给他,她说是她以前写的。他看了看,这日记本是中国产的,与洞穴里隐藏的大米枪支弹药一样,全是中国产的。多可气,越南用中国支援的物质打他们,连眼前这个女孩也是。他告诉女孩:“我会保存你这日记本的,你放心走吧……”
敌人的日记本里记下了很多故事,还有一些数据,看来是她们的战况。越南女兵比男兵厉害,她们杀人于无形,即使被抓也会想方设法战斗,甚至脱衣服引诱男兵,即使不被引诱最后也会愣,在愣中被她们杀害。敌人的日记本里记录了很多被杀害的数字,有时间,有地点,有年龄,有性别,还有职务。这样的敌人真的令人胆怯,如果不是在战场上,一定是一个极其难办的人,可惜在战场上相遇,只能是敌死我活。为了给战友报仇,李玉和终于杀了她,因为愤怒,她死后他并没看她的日记本,而是被他撕毁扔掉,如雪片一样落在她身上。他想好了,对敌人就要像严冬一样寒冷和无情,回归的路上,他干脆把遇到的电线杆炸毁。越军不给他们水喝,往井里投毒,他也不给他们留下物质,能毁灭的全毁灭,一马平川。然而有一件物品还留着,这就是越军女孩子的日记本的封皮,因为是中国产的,与李红梅的日记本封皮是一样的,象征着一种青春的记忆。李红梅曾询问过日记本的事,她是搞文学的,准备留底稿,其实他明白她是想收回日记本。真可笑,他怎能还她呢?他应当告诉朋友们,让他们懂得他的心情,记住他们共同的的遭遇,哪怕是一句话,总算是给后来人留下一点纪念品。这样人世间就会有我他们生存的足迹,不枉他们活着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
十八、战场相逢
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了,李玉和和满族兵都参战了。在此之前,满族兵是一名守岛战士,刚刚提拔班长便奉命到一线部队报到。李玉和当时在后方,他的所在地用首长的话说,首长撤到哪里他们跟随到哪里。因为战场失利,轮到他们特种部队上了一线,在一次攻克山岭的战斗中,他认识了满族兵。满族兵是受过训练的,他们适应南方作战,把他们调到前线是明智的。然而他的所在连并不全是这样,有几个胆小怕死的战士,每天睡不着,想着如何逃走。当部队到达距越南境地几公里时,逃走了几个,开小差几个,剩余的全是清一色南方兵了。部队在一个营地驻防,几天后,接到命令,攻克即将开始……
满族兵的日记就这样结束了,不管他从此后干什么,李玉和都一直怀念他,崇敬他,希望打听到他的下落,付出他同情的辛苦。一个人活着不容易,在体制改革的年月里,象他这样的人是应当有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过去李玉和曾请朋友们打听,希望找到满族兵,找到曾经同甘共苦的岁月,都没有线索,达不到称心如愿。今天利用报刊朋友们,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也许能达到我的目的,找到满族兵,找到他这位老大哥……其实,还有一个故事,满族兵在自卫反击战中表现英勇,他在攻打凉山时与李玉和不期而遇。当时部队攻击受阻,越军将他们的通讯侦察了,迫不得已,他们大队派出几个人,李玉和只是其中一个。他的任务是找到越军指挥部,不是在战斗中,而是利用通讯,当时尚未有通讯卫星,只有无线电台能被他们利用。为了保护他们这些特殊通讯兵,上面派出一个排保护,每一个通讯兵都有一个排保护,他也是,而负责保护他的排长就是满族兵。因为他们一个多月没有洗脸,他并没认出李玉和,更想不到战后我们会在北京相见,而且是以日记本这种特殊形式。作为军人,在战场上相遇是幸运的事,李玉和有幸与一位战友相遇,不是幸运又是什么。当时,他恰巧找到了越军指挥部的电台,这讯号决定了他们的胜利。与此同时,越军小股队伍突然袭击,他被包围了。为了保护李玉和,他们排牺牲了几个战士,而他也负了伤。李玉和曾说过,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没能力把握。现在李玉和活着,每每想来心痛不已,希望找到他们,还了他的心愿。祝他幻想的思念能成为现实,把他的一片炽热烘出……
其实李玉和在这部日记本中扮演的是一个崇拜者,他崇拜满族兵,崇拜知青,崇拜青春岁月。然而他更崇拜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他们在战场上牺牲了,留下的只有这日记本,还有一些欠帐条。和平岁月,军人并不重要,在军人心中国家是第一位的,在百姓心里利益是第一位的,物质财富可能令人变节,在钱财面前可以让有权人当奴隶,让纯正的女孩子脱裤子,至于人格与道德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看这些人。为了美化英雄,珍惜战友,李玉和没有写出欠帐条,他知道他们生活不富裕,知道他们家庭条件很苦难,可是他还是隐瞒了欠帐条。在过去的年月,在小河岸边,有欠帐条的何止是他一个人,还有数不清的家乡人,他们都有欠帐条。李玉和复员时,部队才给一百元复员费,这点钱被他买了烟酒糖果,回家时全给了来看他的朋友们,还有左右邻居。
有件事李玉和必须说明,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他马上返回家里,在家里住了十天。这是他在部队唯一的回家探亲,当时很多战友全回家了,只有他没有回家。想到自己训练刻苦,学习优秀,然而又不能提干,因为超出提拔年龄,只好提出复员了。想到复员,于是提出探家,得到批准后马上回家。部队没有买到直达的票,只好买到半路的票,在昌黎他补票。到家后,父母见他兴高采烈,可是他看见在他们的高兴下还有隐忧。在家几天,父母都上班,只有他自己面对寂静。每天见同学,看朋友,实际上见谁也见不着,都在上班。一个人在家住了一星期,快要返回时,父母着急了,因为他要提前一天或二天返回。当他返回时,父母送他,父亲送他时嘱咐我下次坐飞机返回。母亲嘱咐他别忘了搞对象,争取在部队找对象。他笑了,下次他复员了。父亲也笑,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知道什么是复员,再次嘱咐他到部队打电话。到了车站,马上告别了,父母的眼神流露着不舍,他再次挥手笑逐颜开劝他们回去吧,一年后他们还会见面的。火车开了,他看见母亲流泪了,心里真的不好受,看着火车渐行渐远,想起小河岸边的回忆,他心血来潮,为了纪念这次探家,便写出这部日记,以示纪念。
作于1979年10月北京
改于1980年12月家乡
此时此刻,钱花阅读完这部日记小说,感觉是上了一堂课,是爱情课,也是生活课,有知青生活,有军人岁月,还有他们平凡人的普通日子。现在阅读有些局限性,当时写日记时就是这样心态,现在改革开放后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变化多样。阅读这样的日记后,李玉和自然返回北京,自然吃到了北京的核桃。值得一提的是,满族兵是在欢乐中成长的,因为读了几本书,懂得一些道理,知道为自己的前途忧虑。他自小生活幸福,无忧无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读书,逐渐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也意识到自己需要为未来的前途担忧。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克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与心爱的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玉和可是满族兵的大恩人,要不是李玉和,满族兵早就小命不保了。想当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敌人的枪炮如雨点儿般砸来,满族兵身陷重围,眼看着就要凉凉。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玉和宛如神兵天降,救下满族兵,带着他杀出重围。从此,李玉和就成了满族兵心中的英雄。为了报恩,满族兵一直跟在李玉和身边,两人一起在都市中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他们一起在街头卖艺,还误打误撞成了网红。可就在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时候,麻烦也接踵而至。有人嫉妒他们的成功,想方设法搞破坏。但李玉和和满族兵可不是好惹的,他们见招拆招,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在都市中闯荡,闹出了不少笑话。最后,李玉和和满族兵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有一句话他们记住了:这天夜里他失眠了,想到她对他的特殊性关照,还有她心中的惦记,朦胧中透露着羞愧。
满族兵是个老实巴交的上班族,暗恋公司的女神很久了。这天夜里,满族兵失眠了,满脑子都是女神对他的特殊性关照,还有女神看他时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他觉得女神心里也是有他的。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满族兵决定向女神表白。第二天,他趁着午休的时间,把女神约到了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鼓起勇气向她表白。结果女神一脸惊愕,说她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让满族兵不要想太多。满族兵感觉自己的脸都被丢光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想到自己误会了这么久,还搞了这么一出闹剧,他的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懊恼。不过这也让他明白了,有时候感觉不一定是真的,还是要多了解事实才行。从此以后,满族兵决定放下这份感情,好好工作,不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在满族兵心里,李玉和是他的救命 恩人,是李玉和从战场上救回他的,他对李玉和是有恩必报。一个普通知青,当他投入军营,恰巧上了战场,而他在战场上经历的事,至今都在乡亲们嘴里传播,这样的人在哪里也错不了,找他一定会帮助乡亲们。
乡亲们这样盼望李玉和,他在哪里,时不时回来一次,让乡亲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