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收到粉条及家书的三家人,各家的反应都不一样。
首先是唐言书家,唐尚书看了孙子的信,心里是很赞同他继续在平江县把这个计划完成,但老妻和儿媳妇都不同意,孙子都二十一了,家里给他相看的姑娘,每次都来信说不合适,不喜欢,要他自己回来再说。
这不,老妻看孙子在平江县三年的任期满了,要他想办法把人给弄回来。
她可不管什么功不功绩的,家里也不用他来挣这些功绩,她只想孙子快点娶个孙媳妇回来。
看到别人家与唐言书同龄的人,孩子都满地跑了,而唐言书却连个影子都没有,她俩婆媳可不心急吗?
“我不管,你一定要把他弄回来,他一回来我就安排宴会,请各家适龄的小娘子们过来参加。然后就定下来,我很快就能抱曾孙了。”
“不是我说让他回来他能就回来了的,我能让他直接回来吗,要吏部批下来才行的。”唐尚书说道。
唐老夫人瞥了他一眼说:“你别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我能不知道吗?他能不能回来就看你有没有心让他回来。他不能调回来,那你也只能待在书房不回主院来了。”
说完,唐老夫人就走了。
唐尚书在后面追着说:“粉条,还有粉,你不吃吗,都做好了,吃点再回去,书哥儿信上说是明哥儿那搞出来的新吃食,还没有卖,他可是跟明哥儿争了许久才争到这一点的。”
唐老夫人听说是新吃食,脚下一顿,转身又走回去,坐下来说:“那就试试吧,如果没有你说的那样,哼哼。”
唐尚书:“做法书哥儿都一起送回来了,还能不好吃,要是不好吃那也是我们家的厨子做得不好。”
郑家
郑老夫人坐在主位上,边上的儿媳正在看郑华明写回来的家书。
“怎么样,怎么样,信上都说了什么,明哥儿可有说他祖父怎么样了?”
“说了,说了,他说爹的病好了,当时是比较紧急,用药后就好转了,他写信回来那会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现在几天过去应该已经痊愈了。”郑夫人苏氏(郑华明他娘)看完信对婆母说。
“痊愈就好,痊愈就好,一把年纪了病起来可遭罪。”郑老夫人松了一口气说。
“明哥儿还带了一些叫粉条的新吃食回来,连同做法方子都一起送回来了,等下他爹回来了我们一起吃。”
“明哥他们又有新吃食了?好像很久都没有上新鲜吃食了,这回等得可真久。”郑老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