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君臣三人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来一片光明。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在暗处,一双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
王锡爵回到府邸,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茶水浸湿了昂贵的地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王锡爵咬牙切齿,怒火几乎要将他整个人吞噬。徐光启提出的改革方案,在他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是对祖制的大不敬。更令他感到愤怒的是,皇上竟然对徐光启言听计从,甚至将改革大权全权交给了他。
“大人息怒,当以身体为重啊!”心腹刘全连忙上前劝慰,递上一杯热茶,“那徐光启不过是走了狗屎运,得了皇上欢心,才敢如此嚣张。待到风头过去,咱们再寻他不是!”
王锡爵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冷冷地盯着杯中沉浮的茶叶,仿佛那是徐光启一般。“哼,徐光启以为皇上信任他,他就能为所欲为了吗?他也不想想,这朝堂之上,究竟是谁说了算!”
“大人英明!咱们只需静观其变,待到时机成熟,再给那徐光启致命一击!”刘全阴险地笑着,语气里满是狠毒。
王锡爵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虽然不再公开反对改革,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就此善罢甘休。他要让徐光启知道,与他作对,绝没有好下场!
然而,王锡爵不知道的是,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落入朱常洛的眼中。朱常洛深知,改革触动的是那些保守派官员的利益,他们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因此,他暗中加强了对这些人的监控,并安排锦衣卫密切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皇上,王大人这几日与户部侍郎张大人来往密切,似乎在密谋什么事情。”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单膝跪地,向朱常洛禀报着最新的情报。
朱常洛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看来,这些老家伙是坐不住了。陆炳,你继续派人严密监视他们,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不轨举动,立即向朕汇报!”
“臣遵旨!”陆炳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朱常洛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他绝不会退缩。他要让那些试图阻碍改革的人明白,大明的未来,掌握在他这个皇帝手中!
“来人,摆驾乾清宫!”朱常洛起身,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不可动摇的决心。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到来,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朱常洛深知,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因此,他一边命人将改革后的科举制度细节编印成册,分发到各级官学和私塾,让百姓了解新政,一边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日,朱常洛化名张公子,带着贴身侍卫乔装打扮,来到一间茶馆。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先生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新科状元的故事。
“那状元郎啊,出身贫寒,却天资聪颖,苦读诗书。这不,新科考试不考八股文,专考治国之策,他啊,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句句切中时弊,字字珠玑,深得皇上赏识,这才……”
“张兄,这新科考试当真如状元郎这般,不问出身,只看真才实学吗?”一旁,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听得入神,转头询问朱常洛。
朱常洛微微一笑,押了一口茶,“当然是真的,皇上圣明,要为大明选拔真正的栋梁之才,自然不能再拘泥于那些形式主义,否则,岂不是埋没了多少人才?”
“说的是啊!想我大明人才济济,都被那八股文给束缚住了!如今好了,皇上英明,徐大人高瞻远瞩,这科举改革啊,真是大快人心!”那书生激动地拍案而起,“张兄,小弟明年也要参加科考,定要金榜题名,为国效力!”
看着书生神采飞扬的模样,朱常洛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科举改革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这股新风正在大明悄然蔓延。
回到宫中,朱常洛召集文武百官,在金銮殿上,他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朗声道:“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为了一件大事!”
“科举乃国之根本,人才乃国之栋梁!朕推行科举改革,为的就是为大明选拔更多优秀人才,让我大明更加繁荣昌盛!”朱常洛的声音掷地有声,“朕决定,科举改革将作为大明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执行!”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王锡爵等人脸色铁青,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们知道,皇上心意已决,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朕知道,朝中有些人对改革颇有微词。”朱常洛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王锡爵等人,“但朕要告诉你们,改革势在必行,任何人胆敢阻挠,朕绝不轻饶!”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朱常洛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知道,大明,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