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烽火狼烟的局势,李全与杨妙贞经过考虑认为还是接受南宋的招安。
于是,李全秘密会见了贾涉,二人谴走旁人,仅留了亲信们,秘谈了一夜。
原来,林修颇具远见卓识,早在给贾涉与李全二人的书信上就点明了其中关键。
贾涉身处边关,其势力的日益壮大引来了朝中的猜忌。
戒备森严的营帐之中,贾涉独自踱步,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忧虑的面容。
他眉头紧锁,常独自长叹:“我于边关奋力经营,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本为保家卫国,鞠躬尽瘁。不想如今却遭朝廷疑忌,仿若芒刺在背,这可如何是好?”
而李全,虽啸聚一方,心中却始终怀着回归宋庭的深切渴望。
他在山寨的议事堂中与杨妙贞谈及此事,目光中满是期待,眼神明亮而炽热:“娘子,你看这山川虽美,我等在此地虽也逍遥自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兄弟们也对我忠心耿耿。可我心中一直念着回归大宋,为朝廷效力,如此方能光宗耀祖,也给兄弟们寻个好前程,你意下如何?”
杨妙贞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她微微点头,轻轻咬着下唇,思索片刻后说道:“相公所想,自是有几分道理,只是这其中变数太多,需得谨慎思量。”
贾涉如今想起自己在出发前和林修的交谈,还记犹新,现在想想可能那时林修就有了布局。
当时的林修目光深邃,手指轻叩桌面,缓缓说道:“父亲,如今您的处境,实如在钢丝之上行走,唯有招安李全,方能让朝廷安心,亦如釜底抽薪,可保您自身无虞,此乃双赢之策。”
贾涉手抚胡须,微微前倾身子,目光专注地问道:“这李全,真能如你所言那般顺利招安?且他若归宋,又将如何安置?他手下兵将众多,皆非等闲之辈,稍有差池,恐生变数。”
林修从容不迫,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而后放下,不紧不慢地答道:“父亲不必过虑,李全早有归宋之心,犹如困兽思林。只需您出面招安,给予适当承诺,许以官职厚禄,他定会应允。至于安置之事,可徐徐图之,先解当下燃眉之急,待其归宋后,再依据其功劳与能力,妥善安排。”
如今细细想来,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局势微妙的关键节点上,招安之事竟如同命运的丝线,悄然缠绕到了自己的身上。
于贾涉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决定命运走向的重要博弈。若能成功招安李全,那便等同于在朝廷面前展开了一幅彰显自身卓越才能。
他可借此向朝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对复杂局面的掌控自如,以及那为朝廷鞠躬尽瘁、排忧解难的耿耿忠心与非凡能力。
如此一来,恰似一阵清风,吹散那密布在自己头顶、因在边关势力渐长而被猜忌独大的阴云,巧妙地化解这一危如累卵的困局。
而对于李全来说,招安一事宛如一道通往光明彼岸的希望之门。
长久以来,回归宋庭的心愿犹如一颗种子,深埋在他的心间,在岁月的浇灌下生根发芽,日益茁壮。
此刻,这招安的契机恰似春日暖阳,让那心愿得以破芽而出,有机会真正实现他心中渴慕已久的重回宋庭怀抱之梦,从此踏上一条被正统认可、能光宗耀祖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