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自然无人敢作奸犯科,也没有流民愿意为了一口饭受这样的苦。等到种的粮食开始成熟,就可以减少对大户的压迫,直到最后危机完全解决。到时候,洪水退了,留下万亩肥沃粮田,荒地开了,田垦初步见效,再重新分派耕地种粮。灾民得了土地,大户拿回了更多的粮食,两边都会称颂不已,哪里还有造反的心?”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理想化的状态,实际操作起来还会有种种的问题,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不至于没有生路。”
林琺已经完全听呆了,这是一条他从未设想过的路,或者说,是一条即便想过开头,也猜不中结尾的路。
这里面每一条都直击要害,环环相扣,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既有残酷无情的算计,却也有着心怀苍生的慈悲,硬是从荆棘遍地中趟出了一条生路,仿佛是对史书无言的嘲笑。
他忍不住双膝跪地,再一次心悦诚服地拜倒下去:“老师大才。”
范于焉毫无愧色地接受了他这一拜:“书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你们这些书生,有几个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出这个题目,就是为了告诉你,这才叫王土,这才叫王臣!”
这句话振聋发聩,让林琺禁不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他突然明白,为什么范于焉不肯给他讲书,为什么说懂圣人的道理不代表能治世,因为危难关头,只有存亡,无关圣贤。
“还有,”范于焉傲然道,“史书是拿来看的,不是拿来生搬硬套的。那些个史官,胸无大志,仅凭一已之见,就妄判是非。帝位覆亡,有几个真的是因为天灾,而非人祸?”
范于焉看着茫茫的星空,突然想起年轻时在朝堂挥斥方遒的潇洒,想起那一抹亮色的龙袍在灯烛前与他彻夜商讨大计的温馨,而如今物是人非,灰飞烟灭,不由得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他摇摇头,喃喃念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念着,范于焉转身自顾自地离去,留下林琺还直挺挺跪在原地。
自此之后,每周两次的清谈都让林琺如芒刺在背,范于焉出的题目也越来越天马行空,天文地理,包罗万象。
诸如“紫微星暗淡,四处蝗灾,天下皆以为圣躬失德,可圣上不这么想,你该怎么办”。
甚至还涉及军事,如“边境反叛,勾连外族,逼近京都,各地未能及时来援,是逃还是守”,更离谱的是,居然还有“臣子造反,勾结兵马司围困皇宫,逼迫圣上退位,由太子承继大统,你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