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最近比较烦,本来与国的谈判都是私底下悄悄进行的,神不知鬼不觉,将清蒙在鼓里,两边做好人,来一个瞒天过海,等打点好一切之后,再公诸与众,好闷声发大财,可不知是被哪一个混蛋给捅了出去,全天下都知道他袁要造反了,不做曹操做曹丕!
拿着大清的俸禄,带着大清的兵马,打压着革命党,却又造大清朝的反,在舆论塑造里,他袁成了一个两面三刀,叛国误国的小人。
袁感觉这几天生闷气的次数赶得上之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他也清楚这是革命党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把他拖下水,好事不能被他一个人全都占了,让他成不了十全十美,袁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虽然东窗事发,但也无法改变天下已经属于他的事实,这一次回京城,还是要把这个伪善人继续做下去,改朝换代之后,处理好这帮最后的皇族子弟们,给他们谋求一个不错的结果,算是他身为大清之臣几十年的一个交代吧,起码让自己良心上能过得去,袁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袁在回到京城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去上朝,而是在家里称病休息了几天,他知道,一旦自己出现在朝堂上,肯定避免不了朝廷中那帮大臣和王公贵族们的一番口诛笔伐,责备自己为何叛变朝廷,与反贼们为伍,虽然没有直接承认,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了,袁也懒得去和他们争辩解释。
这档子破事在耳边聒噪不宁,倒不如扔给心腹们去处理罢了。在自己府上,袁舒坦的坐在躺椅上,搂着姨太太,喝着茶水,听着戏曲,缓解着旅途的劳累,好不开心。
朝廷早朝上却没有这番悠闲的光景,养心殿最上面的那张龙椅上,小皇帝坐在上面昏昏欲睡,一旁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忧心忡忡,满腹心事。
对于袁造反这件事,她一开始只是将信将疑,心中对他还是有着些许期盼,期盼这些消息都是报社和乱党杜撰出来的假新闻,故意祸乱军心,让大清国不得安宁,多希望袁能在第一时间回京城解释清楚其中原委,向朝廷表忠心。
袁确实是回京城了,然而却一连三天称病不上朝,这让她心中最后的一丝期盼彻底破灭,袁真的是造反了。
十一朝先帝创下的基业,三百年的大清国真的要完了,想到这里,隆裕太后不禁潸然泪下……
皇帝在打瞌睡,太后在流泪,摄政王一言不发,文武百官们在沉默。
唯独溥伟喷着唾沫星子指着徐世昌质问:“徐世昌!你之前是怎么口口声声保证的袁不会造反,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放权给他袁,都是狗屁!狗屁!袁回来这都几天了,为何不上朝!还有,剿贼平叛快两个月了,几千万的军饷也拿走了,为何乱党们越闹越欢实,越剿越多!你们北洋都是吃干饭的嘛!他袁为何不来把话说清楚!”
徐世昌淡定的抹去脸上的唾沫,不怎么理会气急败坏的溥伟。这还用问为什么吗?之前做的保证只是为了敷衍朝廷,空口白牙许下的空头承诺,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这一瞬间,徐世昌竟然有些怜悯溥伟,大清国的最后忠臣,有才能也有点本事,只可惜错生了时代,生在一个天下大乱,国势衰微的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里,他的才能显然不足以搀扶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也许过几天就再也拿不住这个王爷的架子了,也许是一介草民,也许是一个混吃等死的特权贵族,也许……谁知道会是怎样呢。
徐世昌上前说道:“回太后,皇上,臣的承诺没有错,袁少保确实不会造反,袁少保忠心耿耿,是大清的忠臣良将。只是这天下的形势已今非昔比,革命党在南方私自建国,公然与朝廷对抗,袁少保竭尽心力,与伪朝廷血战,可奈何反贼已得了民心,天下百姓宁可牺牲性命帮助那反军们反叛朝廷,一同作乱,也不肯帮朝廷平乱。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袁少保失了上风,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军手中,无奈何少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徐世昌与袁是一伙的,一开口就是给他洗白,溥伟听不下去了,训斥道“你够了!徐世昌,别以为我们都是傻子,看不出来,你和那个袁胖子是穿一条裤子的,每次说话都是向着他!什么忠心耿耿,我算是明白了,哪怕是等将来袁胖子的刀架在皇上的脖子上,恐怕到那个时候你也是替着他说话!”
“臣不敢,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载沣面如黑铁,说道:“你说我大清国失了民心,老百姓宁可向着反贼作乱,也不愿做大清的子民。这又是为何?
老百姓们要民主,朝廷改制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