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蜀地(1 / 2)误入崎岖仙路首页

第二天清晨,张莉令身体变高,使得自己看上去像是十五、六岁的模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昨天顺手拿来的几件衣服,最小的一件就是这么大。

穿上明朝人的衣服非常容易,不过接下来麻烦的是张莉的头发不长不短,根本就梳不起辫子来。

幸好现在是冬天,头上戴了顶帽子之后,就不引人注目了。

带上一些散碎银子,一阵浓烟过后,张莉消失得无影无踪。

北碚,重庆以北的一座小镇,嘉陵江绕着它的一侧奔腾而过,此刻正是人们刚刚起床的时候,万家煮米的炊烟冉冉地飘在空中。

虽然只是一个小镇,这里却颇为热闹,从成都到重庆,必然要经过北碚,而且重庆通往成都的路在这里正好分为水旱两路,所以北碚以“轿、马、车、船”这四样最为有名。

有轿子就有轿夫,四川的轿子叫“滑竿”,样子看上去特别简单,就只有两根竹竿再加上一张藤椅,讲究的上面还有一个顶棚可以用来遮遮太阳,外表虽不起眼,不过坐过的人都知道,所有轿子里面滑竿最为舒服。

蜀地特别是重庆这一块没有什么好路,坐车特别辛苦,所以很多人喜欢坐这悠然的滑船。

滑竿可以走山间的小路,而小路往往也意味着近路,所以一路让人抬着,未必比坐车绕着走慢。

同样也因为山路难行,所以车辆容易损坏,北碚修车的铺子自然也就众多,一家车铺总能够养活十几户木匠、铁匠。

除了陆路,去成都还可以走水路,不过逆水行舟只有依靠纤夫往上拉。

正因为如此,北培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小镇,人口却有上万之多;不过这是往常,此刻聚集在这座小镇上的至少有十几万人,这些人全都是从重庆逃出来,想要往成都去。

这些人大多拖家带口,有自己赶着车来的,不过更多的人期望着能够在这里找到一辆大车。

张莉悠然地坐在一个小院落里面,这是一个独户人家的院落,沿着河建造着一溜小平房,两头有两道围墙堵住,其中的一道围墙开着个小门,院落的另外一面因为是嘉陵江,所以根本就用不着堆砌围墙。

况且此刻是冬天,江水很浅,院子的地面和江面离开有四、五米高,根本别想从江边爬上来。

张莉之所以会到这里来,是因为她听说这户人家是这里最好的篦匠,平常他们家做的竹器、编的箩筐、制的轻摇颇为有名,不过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节,又有谁会需要这些东西?

另外一个让张莉选择这里的原因是,镇上的那些车马行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根本就没有人理睬她。

对她来说,反正所需要的只是一辆轻便马车,当初他们就是用藤条编织了一辆马车,四川虽然不出产藤条,不过这里到处都是精美的竹编,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竹子和藤条一样轻便而又结实,而且看那些竹编制品,既然能够编织出鸭子、葫芦、香炉一类的精巧玩意儿,想必制造一辆轻便马车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她七拐八拐地来到了这里。

这户人家姓林,张莉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财神爷上门,这年头来买他们东西的人不像往年那么多了,他们正愁没米下锅。

问清楚了张莉要的东西,林家老大是个快手,只见他随手用旁边的竹片篦丝扭了几下,就弄出了一个可以放在巴掌上面的模型。

张莉对于着模型提了一下哪里该增添些什么,哪里没有必要之类的事情,便让他们开始干活。

林家的媳妇们则搭来桌子和椅子,又下厨房给张莉炒了一盘老腊肉、一盘红油鲜笋,让她一边享用一边看着作活。

张莉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周到的服务,突然间她感觉古代中国人的服务不比外国人差劲,商业头脑也丝毫不差,怎么到了现代,见识开阔了之后,反倒失去了以往的殷勤待客之道?

林家四兄弟井然有序地做着不同的工作,老大专管制作框架,老二干的是用篦片弯成外型的工作,老三和老四负责包、缠、扎、裹之类的杂活;至于那些女人们,则在一旁打下手,诸如整理篦片、割取竹丝之类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