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和匈奴翻脸(2 / 2)血脉撒满世界首页

汉武帝可气坏了。汉武帝心里大骂:“王恢,你个胆小鬼,白白错过了机会!”

王恢说:“当初说好匈奴进了马邑城再打,现在他们跑了,我手下就三万人,打不过啊,我是为了给陛下保住这三万人。”

汉武帝就让廷尉审这个案子,廷尉说王恢该杀。王恢给丞相田蚡送礼,让他跟汉武帝求情。田蚡不敢,就跟太后说,让太后传话。

汉武帝心里冷笑:主张打仗的是你,现在你又不敢打,不杀你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汉武帝心里打定主意:“朕得按规矩办事,不然怎么管得住大臣,怎么让大汉强大!”

于是王恢就被杀了。

因为马邑那件事,汉朝和匈奴算是彻底闹掰了,再也没法和好如初。剩下的就只剩拼命这一条路:打!

不过,打仗是要死人的呀,所以两边都没立刻动手。

匈奴人平常靠放牧打猎过日子,好多东西都得靠跟汉朝和牧家做买卖才能有。他们不能失去汉朝,如果失去汉朝的话,牧家就可以把商品卖得非常高。

马邑那事之后,汉武帝没取消和匈奴的贸易,就是想先稳住他们。

但这贸易赚的那点,对匈奴人来说太少了,根本不够。

所以元光六年,匈奴人突然冲到上谷郡,一通烧杀抢掠就跑了。

汉武帝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匈奴。

就组织了四路,每路一万人的骑兵去攻打匈奴: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郡出发;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发;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发;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发。上次马邑设埋伏,汉朝动用了三十万大军,这次主动进攻却只有四万人。

难道出去打反而更有把握?当然不是!要是深入匈奴的地盘,粮食补给可就是个大难题。

出动的人越多,补给的压力就越大。

别看打仗的就四万人,可负责补给的人估计得是这数目的好几倍。

再加上这是汉武帝第一次主动打匈奴,就是试试水,所以四万人不算少。

除了李广是打仗的老手,其他三个都是年轻人。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不用说,公孙敖是卫青的好朋友,公孙贺在汉武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他的手下。

所以这三个人都是汉武帝身边亲近的人。汉武帝的心思很明白,就是要给这三个人立功的机会,给汉朝培养新一代的将领,而且这三个人跟自己一起长大,肯定能更好地执行自己的想法。

卫青一路猛冲,一直追到龙城,杀了七百多个匈奴人。

龙城又叫龙廷,是匈奴人祭祀祖宗和天地神灵的地方,是很重要的地方。

所以虽然只杀了七百多人不多,但是打下龙城的意义和影响可大了去了。

龙城在大漠深处,这下匈奴对汉人来说就没啥神秘的了,汉匈两边的心理优势开始往汉人这边偏了。

因为卫青立了这个大功,汉武帝封他为关内侯。

其他三路就没卫青这么走运了。

公孙贺在大漠里瞎转悠,一个匈奴人都没碰到,自己倒也没啥损失,算是不亏不赚;他本家公孙敖可惨了,跟匈奴打,损失了七千人马;老将李广更惨,碰上匈奴的主力部队,打了一场,全军覆没不说,自己还被匈奴抓了。

好在李广装受伤,被匈奴人装在网兜里,半路上靠着厉害的功夫翻身起来,把马上的匈奴小兵踹飞,骑马往南跑。

匈奴人追过来,都被李广用厉害的箭法打回去了。就这么着,李广逃回了汉朝。

公孙敖和李广损失太大,按法律应该杀头,花钱赎罪变成了平民。

虽然只有卫青这一路表现出色,但这次出兵还是可以算是个难得的胜利,好像在跟匈奴人说:我们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