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案情回顾(1 / 2)秘神第一帝国首页

1914年8月10日,新兴媒体《巴黎晚报》率先在第二版的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

“震惊!法兰西帝国大学副教授竟胁迫大量学生与其发生这种事”。

文章以《巴黎晚报》那标志性的,充满了情绪与主观色彩的文字历数了帝国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让·米歇尔·莫罗的犯罪过程。并以其一贯的愤世嫉俗口吻炮轰帝国大学管理不利,致使学界乌烟瘴气,竟连这种人都能加入其教师队伍之中。

尽管《巴黎晚报》夸大其辞的文风向来被不少市民及媒体界人士嗤之以鼻,但极为罕见的是,这次竟没有任何人试图反驳这篇报道。次日,《费加罗报》、《进步报》、《十字报》、《法兰西回声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此事,并发炮攻击帝国大学对内审查不严。

更详细的报道出现在8月11日的下午,被怀疑由皇室成员控股的《胜利报》用整整两个版面描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光如此,它还首次登载了多名受害者的专访与描述,其过程之凄惨,情节之悱恻立即引起了巴黎上下群情激愤。

人们自发来到巴黎第十四区的警察局进行抗议,要求对犯下这一系列骇人罪行的主谋从重审判。接连数日被各种锅碗瓢盆的敲击声骚扰到怀疑人生的第十四区警察们自然不敢怠慢,向各家媒体传达了将尽快完成审讯工作,提交法院审判的决定。

就此,这起沸沸扬扬的事件总算是暂且尘埃落定。但每位第十四区的警察都知道,一旦他们拿不出令人满意的交代,愤怒的民众便会用铺天盖地的舆论淹没他们。

因而连日以来,整座警局上下可谓忙得不可开交。为求尽快得出结果,他们在那个嫌疑人的身上花费了两倍以上的精力,包括但不限于拷问、刑罚、药物,可那在被捕数小时后就莫名陷入癫狂的男人却根本没能向他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毫无疑问,有某种无形的权力介入到了这起案件当中,并在任何人反应过来之前通过这种方式无声无息地将其“灭口”,背后展现出的能量令包括局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暗暗心惊。

为了应付汹涌的民意,也为了不得罪幕后的那只黑手,警察局只得在简单调查了事件后,精心编造出一篇至少从表面上看不会有任何破绽的报告及供词,便匆匆将其移交至检方。

可以预见的是,在民意及幕后之人的双重压力下,法院应当会给出极其残酷的判决,以确保他在之后的一辈子都没办法将自己的经历透露给任何人。不过——只要能向民众及高层给出相对令人满意的交代,又有多少人会在乎这些呢?

见习警探伊西多·博特莱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却知道至少有一个人必然会在乎事件背后的真相。

从警局审讯室离开后,经过漫长而沉闷的走廊,他在一扇大门前站定,犹豫片刻后,终于敲响了房间的大门。

“请进。”威严的声音自门后响起。

博特莱警探于是推门而入,午后的阳光在灰尘中划出璀璨的光路,晃得他有些睁不开眼。

正对大门的沙发上,一个须发浓密、衣着整洁的中年警官面向他点了点头。

“坐。”

博特莱警探依言坐到了男人对面的位置上。

“加尼玛尔探长。”他向这个自己视若导师及榜样的资深警探低下了头,“审讯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结局果真没有出您所料。”

男人点点头,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看来是没办法从这条线上挖出些什么了。”半晌之后,他总算是抬起了头,“既然如此,我们就从其他角度进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