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需要领结婚证的政策颁布几年了。但是像水洞村这样偏远点的小村落,人们仍然没有领结婚证的意识。都是认为举办了婚礼的就是打不散的夫妻了。好多人根本不知道结个婚还有领结婚证一说。知道的人也不愿意去领。领结婚证麻烦不算,还得花钱。
只是最近出了一件新鲜事,让村里人认识到结婚证的重要性。觉得结婚证是必须要领的。尤其是女人们,有些结婚几年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拽着男人去乡里打结婚证。
水洞村更往山里,有个叫后山口的村子。村里有个女人的男人解放前夕跟着队伍南下了。前些日子传回消息,那男人在南方又娶了个洋学生做老婆,跟家里的老婆离婚了。
他们这样小地方的人,哪里听过“离婚”这样的洋词。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
据传,那男人打了个离婚报告上去,说家里的老婆孩子是封建包办的。上级就批准了他离婚。因为结婚的时候没有结婚证一说,所以离婚也简单。男人人都没回来,就给他爹娘写了一封信,婚就离了。
女人们聚在一起叨叨:“封建包办能包办娶老婆,生孩子也能包办了?你不自愿的,孩子怎么来的?”
有了负面教训,比任何强制措施有效。村里人主动去领结婚证。人们记不住结婚证这个新名词,都说是大人证。
尤其像陆大嫂这样包办的媳妇们,天天磨磨叨叨唠叨打结婚证的事。大有男人不愿意就是有外心,有想换洋学生当老婆的嫌疑。陆大哥被磨叨的没法,只得带陆大嫂去把结婚证领了。一起的还有陆二哥夫妇。
乡里突击领证的人多。陆大嫂回来说,那领大人证的排队排得跟人龙一样。
证领到手了,陆大嫂的心可以装回肚子里去了,也有心情拿大人证来调侃一下小叔子。
被大嫂取笑了,陆友财也不当回事。反而认为陆大嫂的话有道理。兴冲冲的跟着侄子侄女们围着糖罐子舀糖。
相比较来说,陆大妹就懂事得多。抿着嘴唇摇头,不愿意去舀糖。陆大妹不愿意去,陆大嫂劝了几句。见她坚持,也就罢了。
其他人如果各自舀自己的一勺糖还好,陆二妹非要舀两勺。理由是:她大姐没舀的那一勺应该归她。
对于这个小姑子三不五时就要冒出一次的胡搅蛮缠,陆大嫂一开始还有耐心劝说。次数多了,耐心都磨没了。如今都是直接用语言镇压。效果反而比好言相劝要好。
也不要怪人心都是偏的。陆大妹性情温柔,人又勤快,而且从来不像陆二妹那样争吃穿。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陆大妹在那里衬着,陆二妹就是一团污糟泥。
陆友财虽然也不怎么滴,但他是男孩子。民情如此,对待男孩,总是比对女孩宽容些。
陆友财是皮了点,但家里真忙起来也会搭把手。他皮也不是自己憨皮。知道带着侄子侄女们。也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周到。为有公婆相当于没公婆的嫂子们解决了没人带孩子的大难题。
馋是馋了些,就像刚才那样,还知道推辞一下。虽然推辞的很假,让人好笑却不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