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1 / 2)深度解析三国演义经典哲思首页

一、七律诗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解析:风云变幻与命运无常》

(一)《〈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解析》

风云变幻数曹瞒,命运无常起祸端。

周易哲思参世事,奸雄遗命叹悲欢。

神医枉死医风疾,霸业终消化梦残。

历史长河书壮烈,回观此卷意漫漫。

(二)以下是对这首七律诗的诠释:

诗的首联“风云变幻数曹瞒,命运无常起祸端”,描绘了曹操所处的动荡局势以及命运的难以捉摸,体现了第七十八回中曹操面临的困境和变故。

颔联“周易哲思参世事,奸雄遗命叹悲欢”,指出用周易哲学来思考和解读世间之事,同时表达了对曹操遗命所带来的悲欢感慨。

颈联“神医枉死医风疾,霸业终消化梦残”,描述了华佗之死的遗憾以及曹操霸业的终结,就如同一场破碎的梦。

尾联“历史长河书壮烈,回观此卷意漫漫”,强调了这一回在历史长河中的壮烈篇章,当我们回顾这一卷时,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通过对《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的解析,展现了其中蕴含的风云变幻、命运无常等主题,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三)《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名为“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以下是其梗概、主题及经典诗句:

1. 梗概:

曹操病情与华佗之死:曹操一直被头风病困扰,发作时头痛欲裂。听闻跃龙祠旁有一株大梨树可做建始殿之梁,曹操欲砍之,众人阻拦称此树斧锯不入,但曹操不听,执意砍树。砍树后曹操梦中被梨树神用剑刺杀,醒后头脑疼痛更甚。于是请华佗前来医治,华佗说需喝下麻沸汤,用刀斧劈开头颅疗治方可痊愈。曹操生性多疑,怀疑华佗是为关羽报仇,将其打入大牢,华佗最终死于狱中。

孙权劝进与曹操回应:孙权为了自身利益写信给曹操,假意劝他称帝。曹操何等精明,深知孙权的用心,没有上当,还封孙权宫爵,令其拒刘备。

曹操托孤去世:曹操杀了华佗之后,病越来越重,时常梦到他曾经杀过的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向他索命。曹操自知命不久矣,立下遗嘱,立曹丕为继承人并交代后事,而后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气绝而死,享年六十六岁。世子曹丕立即听从司马孚的话,继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2. 主题:

多疑误事:曹操的多疑性格贯穿始终,这一回中他因多疑害死了神医华佗,导致自己的病无人能医,最终病亡。这凸显了多疑的性格缺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权力纷争:孙权劝曹操称帝,实则是想挑起曹魏内部的政治纷争以及曹操与其他势力的矛盾,以此为自己谋取利益,反映了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谋略。

历史的必然与无奈: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和人物在历史面前的无奈。

3. 经典诗句:这一回故事结束后,罗贯中曾引用晚明诗人钟惺的《邺中歌》作为对曹操的评价: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诗中“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最为着名,既肯定了曹操的功绩,又指出了他被人诟病的地方,生动地概括了曹操复杂的人物形象。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解析:风云变幻与命运无常》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是整个故事中极具转折性和深意的一章。在这一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更能从周易哲学的角度去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命运的无常。

本回开篇,曹操一直被头风病所困扰,这头风病仿佛是他命运中的一个隐喻。头风病反复发作,如同命运的无常捉弄,让曹操在痛苦中挣扎。而华佗的出现,原本是一线希望,但曹操的多疑却导致了华佗的身死,这也象征着命运的转折与悲剧的降临。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曹操的头风病可以看作是阴阳失衡的体现,而华佗的医治则代表着试图恢复阴阳的平衡。然而,曹操的多疑打破了这种平衡,使局面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态。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否则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曹操砍大梨树的情节,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大梨树象征着一种稳定和坚固的力量,但曹操却执意要砍倒它,这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安和对现状的不满。在周易哲学中,这种破坏稳定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如同曹操砍倒大梨树后,梦中被梨树神刺杀,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病情和内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