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内阁争锋(五)(1 / 2)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首页

果然是纲举目张,风行草偃。

皇帝的态度就是那个纲,就是那个风,只要他的态度明确且坚定,下面的人和事瞬间就变得丝滑流利起来。

见此情景,王德化又跳了出来,说道:“陛下,先前卢督臣在顺德作战多日,缺乏粮草,当地老百姓将自己的最后一口粮食拿出来支持大军作战,还有当地的一个生员姚东照,送来了700斛粮食,这700斛粮食就是宣大军在敌人三重包围之下奋战两天杀敌无算的最大保障,臣请皇上褒奖这些义民义士”

“同意,拟票,免除明年顺德府的田赋,至于这姚东照,御赐‘义士’牌匾,赏监生功名,赠五品文散官之职,战后赏粮700石”

“皇上,文散官虽是虚职,可是朝廷的体例是对有功的民人一般赏赐六品、七品以下,更何况这人只是个普通秀才,五品是否有点高了?”杨嗣昌针锋相对地问道。

今天被一个太监反复打脸,杨阁老实在有点受不住。

崇祯却是暗叹:怪不得大明朝会灭亡,连没有实权的文散官都不愿意随意封赐给民间,而清朝入关后连实职官员都是随便批发。

换做是正常的一个普通人,他会支持谁呢?

崇祯不得不敲打杨嗣昌:“卿以为太高,朕还以为有点低呢,与晋州知州陈弘绪相比,此人可算得上是高义,所差者只是年龄、资历和上位者的举荐而已。杨阁老以为这两人孰高孰低呢?”

杨嗣昌、方逢年顿时诚惶诚恐:“皇上洞见万里,臣自叹不如”

崇祯继续输出,为的是重塑自己严重畸形的的奖惩机制。

“自天启七年朕登基以来,朝臣中有不少人像卢督臣一样,为朕披肝沥胆,负重前行,却没有一个好结局,朕甚悯焉。对这些人,朝廷还是要有所表示的。朕听说崇祯元年清理驿站的给事中刘懋,死后连找个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妻儿老小也为人所弃,是这样吗?”

皇上怎么想起了这茬?

程国祥显然专门研究过,突然上前说道:“刘懋的事臣听说过,他在清理驿站的过程中惹得满朝皆怨,说他无事生非,虽然名义上说节省了六七十万两银子,可这钱都归了地方,户部是一两银子也没见着。地方上一些指着驿站生活的相关人员也大骂他祸国殃民,惹出李自成这样的煞星出来,都骂他不得好死。刘懋回陕西老家的途中去世,死后家计艰难,身世颇为凄凉”

“此皆朕之过也”崇祯动情地说,“传旨,敕封刘懋的妻子为五品诰命夫人,荫封刘懋长子为锦衣卫百户,州县循例给予钱粮补贴。内阁可以查看一下,过去类似刘懋这样的人有几个,一体给予封赠”

众人心下叹息,早该这样了,好在现在也不算太晚。

否则,这满朝文武迟早人人灰心丧气,再没有人愿意为皇帝出生入死了。

没见好多人都已经彻底消极怠工、躺平不干了嘛,就是吸取了刘懋这等人的教训。

不知道为啥,众人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皇帝虽然没有在大殿中办公,可众人都知道这一次小朝会注定要被载入史册,而在座的众人也都将名垂史册,他们在这场朝会中的一言一行可能都将成为后世人们反复揣摩大明转折的关键所在。

这些人精中的人精立马嗅到了其中的机遇。

不管如何,今天一定要有所谏言,而且一定要有价值的那种。

为了名扬青史,拼了。

高宇顺的眼睛转了几转,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名义上司礼监的一把手,可是与自己的前辈曹化淳相比,威势还是差的多。而且他也知道之所以自己成为掌印主要还是因为曹化淳权势实在太大太大,皇上为了平衡才暂时做的调整,而自己这么久竟然一件让皇上顺心的事都没有做过。

想及此处,高宇顺咬了咬牙,开口说道:“皇上,东虏似有继续南犯之意,前线大军云集,平西伯虽然总督天下援军,是不是也该赐他尚方宝剑,便宜行事之权?”

“杨阁老以为如何?”

军事问题自然绕不开杨嗣昌,否则他这个阁老就没法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