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走对方,李绍恭脸色登时一沉:“户籍人口统计出来了么?”
魏玄成立即取来户籍名册:“保德下辖九个乡镇,一百零七村庄,共九百八十户,四千七百余口人。”
李绍恭内心叹息,堂堂一个县,仅有四千口人,如果换作后世,恐怕一个乡镇的人口也比这多。
来此之前,李绍恭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听到魏玄成报出的数字,还是忍不住唏嘘。
想要发展经济,壮大自身实力,解决人口问题乃重中之重,人口带来的好处,不只是税收,更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
仅靠百姓生育来发展人口,远远无法满足他的计划,这场乱世风云,最多还能持续六年,六年之内若不能一统九州,这天下之主,必将成为李渊一家后花园。
目前唯一的办法便是诓骗,诱骗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北境安家,邀请战死疆场的士兵家属来此定居。
至于如何诓骗,李绍恭早在洛口之时,便已有了计较。
瞥了一眼孙尚鸣,发觉对方一脸铁青,似积怨了许多无从发泄,无奈喟叹一声,耐心对其解释。
士族门阀在山西侵淫了数百年,根深蒂固,坚如磐石,若没万全之策,动其根本与自寻死路无疑。
莫说别的,仅凭太原王氏今日之局,就能让李绍恭民心尽失,成为无根浮萍。
听完解释,孙尚鸣这才恍然大悟,李绍恭说道:“通过这件事,足以说明世家门阀之顽固,对付起来必万般棘手,故而,还请各位步步为营,小心应对。
三人抱歉应诺。
李绍恭为孙尚鸣布置任务,让其在隋律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孙尚鸣受宠若惊。
魏玄成两人亦是意外,修改法典,本是刑部工作内容,李绍恭将此重任交予孙尚鸣,不等于是默认对方身份么?
李绍恭给魏玄成两人下达任务:“招聘一批本地衙役,让他们把乡保、村保及耆宿名望之人,全部召集县城进行普法,可以给予一定酬劳,回村之后,让其进行进行二次普法。”
魏玄成两人抱拳应诺。
李绍恭的普法方式非常新颖,以目前县衙这点人,想给全县四千多人普法,人力不够,推行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
李绍恭微做改变,立即变得切实可行,若再加上李绍恭的激励法,百姓学习的积极心会大幅提高。
“给方才被关的刁民家属带去消息,将他们因何被关,要关多久的消息告诉他们家属;
这段时间,每日将他们拉出来游街一圈,告诉大家为何被关,并给兜售家畜的百姓宣传一遍。”
两人直翻白眼,这特么都是什么脑回路?竟能想到利用犯错愚民作为典型普法?
只是告诉百姓什么违法,他们心里难有概念,把犯错的人拉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做了何事受到何种惩罚,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北境百姓尚未教化,故而极易被人蛊惑,只有采用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办法,才能歧路亡羊,逐步改善他们想法,便于日后更进一步的管理教化。
手里的治国文臣,目前只有魏玄成、长孙辅机两人,想要发展,仅靠这两人还远远不够。
李绍恭深陷沉思,目前仅保德一县,人才就已捉襟见肘,日后拓展更多地盘又当如何?
去哪儿挖人呢?当下又该如何?
李绍恭有些犯愁,闭眼沉思,回忆古今史书,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当日长安写的那首《李绍恭为国招贤》,此时应该已在长安传开,何不借此机会,效仿秦孝公与曹孟德,书写招贤令一封,延揽普天之下的寒门学子?
自文帝开创科举制以来,至今已有数十多年,寒门学子应该已有不少,他们虽被士族门阀打压做官无门,总归还是不乏有才之人。
比如魏玄成,他家祖上虽是山东士族,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逐渐走向没落,故而虽然自小饱读诗书,却落魄到出家做道士的程度。
魏玄成只是一个缩影,与他经历相符的读书人大有人在,若能将这批人收拢过来,必能满足当下需求。
说干就干,李绍恭立即让长孙辅机研墨,让其为自己写一封招贤令昭告天下。
招贤令只有三点内容:
第一,饱读诗书者不分贵贱高低,朝廷官员选拔有能者居之,故而,只要身怀大才者,并愿前往北境定国安邦,来者不拒。
第二,匠人之师,医者之心,成才不易,本该受人推崇,如今世道混乱,能工巧匠地位低下,时常仰人鼻息,故而,邀请天下能工巧匠前往北境,李绍恭必将奉若上宾。
第三,北境地广人稀,大量土地被荒弃,号召兵连祸结的百姓举家北迁,其后附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