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中心地段虽然热闹,可以说是灯火通明,但中间有一块地方却是与四周格格不入。
几盏黄色灯笼落在黑夜下,冷清的石板上反射出月光,微微可以听见不远处喧闹的声音,以及近处整齐的侍卫脚步声。
这里是秦皇的寝宫。
夜很深了,但寝宫内还有烛火在晃动。
五十多岁的老头,头发已然灰白,沟壑纵横的皱纹,穿着金色睡袍,手上拿起一只笔,伏在桌案上,正在奋笔疾书。
秦皇先是看起来很兴奋,但写了一会儿后,又皱起眉来,手上动作也停了下来。
“皇上,时间不早了,身体要紧呀。”一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拿起一件厚绒袍,披在秦皇肩上。
秦皇伸手拍拍那名老妇人的手,话音中有些高兴。
“倾儿,你看这名考生的文采怎么样?”秦皇放下笔,指着桌案上的一张考卷说道。
老妇人低头看去,上面明显两种笔迹,一种是原本考生的,另一种则是秦皇的。
而秦皇在上面写了许多评语,其中三分之一都是一些赞美之言。
老妇人看到那些赞言后,笑道“我是看不懂这人写的是什么,不过皇上似乎对此人很满意?”
秦皇开口大笑两声,“满意谈不上,只是很久都没有遇到让朕眼前一亮的人了,如果好好培养一番,那又是朕的一大助力。”
老妇人听后一惊,她陪同这位秦皇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极高的赞美之言,尤其是对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
秦皇收起卷子,揉了揉眉头,显得有些累了。
他望向窗外,摇摇头说道“不能和年轻人比喽,倾儿,我们回房吧。”
老妇人点点头,扶着秦皇并吹熄了烛火,走向房间内。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姜文文就来到皇宫内,在宣文阁外,有一人比他来得更早。
“曹丞相,早呀,不知道皇上他?”姜文文首先打招呼。
曹丞相精神奕奕,手上拿着一卷考卷,上面被金边装饰过,并系上一根红色的绳穗。
“皇上已经评选完了,状元,榜眼,探花都已经出来了。”曹丞相摇摇手中的考卷。
“这么快?!不知状元是谁?”
“和我预测的一样,你自己看吧。”曹丞相将手中那封考卷递给姜文文。
姜文文打开考卷,在卷子末尾,写着“杜医”两个字。
“是他?没想到皇上对他的评价这么高。”姜文文看到考卷上秦皇写的批语,心中默言。
姜文文眼珠子转溜几圈,收起考卷,笑道“那我这就去安排状元郎宣告的相关事宜。”
曹丞相点点头,道“那之后的事就交给姜尚书了。”
秦皇已经评选出状元人选,量他姜文文也没那个胆量从中作梗。曹丞相就这样放心的交给姜文文了。
没过多久,又有一名宦官进入到宣文阁外,他是负责榜眼人选的人。
而负责探花的又有别的人选。
这就是秦国制度,上下分级明显,严重。
每一届的状元是最引人注目的,而今年这一届比以往的都要耀眼,而原因就可想而知了。
尽管外边无数人都想知道这一届的状元是谁,也有许多官员在不断打听,但姜文文的保密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完美的。
如果他这点都做不到,那他尚书的位置早就没了。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三天时间很快就到了,众多考生齐聚到状元馆,因为这里是能够直接看到揭榜的地方。
一大早的状元馆外面就挤满了人,大多是小贩,地摊,来蹭蹭揭榜之日的光。
叫卖声,吆喝声不断,将状元馆围个水泄不通。
杜医也一大早的来到状元馆,本来他就想到状元馆里面,安安静静的等待着揭榜时间的到来。
可惜老板娘一大早就拉着杜医来到这状元馆外面,摆起摊来。
杜医穿着沾着面粉的围裙,手拿着一根擀面杖,辛辛苦苦的在桌上擀出一张张包子皮。
也多亏杜医是乡下人,这擀面的技术,老板娘都感叹不已。
一大早的就卖出去了好几笼,收益比以往的都要多,老板娘也是笑眯眯的,对杜医的态度明显好转。
“杜小子,以后就到我店里当个伙计如何?老娘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杜医无语的看了眼老板娘,说不出话来。
看看时间,快到揭榜的时辰了。
而周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好杜医那个摊位占得好,抬头望去就可以看到揭榜的那面城墙。
杜医放下擀面杖,喝了口水,坐在摊子后面休息,目光朝着那面城墙望去。
老板娘看在眼里,没有说话。
“哟!这不是我们的状元郎吗?怎么坐在着卖包子?”刺耳的声音在摊子前面响起。
杜医转头看去,没想到是姜书。
姜书右手拿着折扇,左手搂着一名暴露的女人,满脸嬉笑的看着杜医。
而姜书左右两边站着同样嬉笑的公子哥,身上装束和姜书差不多。
那两人杜医自然认得,左边的叫李兴,是礼部尚书的儿子。右边的叫钟勤,是刑部尚书的儿子。
这两人连同姜书这个当朝大学生的儿子,被人统称为皇城三害。
没等杜医说话,姜书便拿出一锭银子,扔到摊子上。
“给少爷我拿个包子,尝尝状元郎做的包子的味道,肯定不一般呀,哈哈。”
左边李兴来了兴趣,摇摇手中折扇,笑道“既然姜兄说味道不一般,那我也来尝尝。”
老板娘看到京城三害站在自己摊位前,心里猛的一跳,她这种小老百姓可惹不起前面的三人。
笑着包着三个包子,谄媚说道“三三位少爷,您尝尝这新鲜出炉的包子,可好吃了。”
热气腾腾的包子摆在姜书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