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人情(1 / 2)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首页

英烈祠的消息很快就被散播开来,连带着要将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时所牺牲的将士都请进英烈祠的消息也一并传播开来。

毫无疑问,这件事在民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封建时代的百姓,尤其是在贞观初年,百姓在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并不强。

要知道,隋朝一共才三十八年,唐朝武德一共九年,再加上贞观三年,这才堪堪五十年。

五十年,连一代人都没有熬走,也就是说有人最少经历过南朝陈、隋朝和唐朝三个朝代,甚至可能还有人经历过更早的北周。

如此频繁的战乱和朝代更迭,再加上隋朝之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南北朝,百姓的归属感自然是不强的。

这也就导致,百姓在参加战争的时候并不是为国而战、为民族而战,更多的是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战。

毕竟,征兵不去的结果,谁能承担的起?

但是,困难有时候也代表着机遇。

就好比这次建英烈祠,虽然入祠受大唐香火供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一分一毫的实质性好处,但是架不住名声好啊。

要知道,英烈祠可是在圆丘和方丘之间,也就是说进入英烈祠的英魂,享受的是和天地同样高度的祭祀。

虽然没有实质性好处,但是之前不是连这种好名声都没有吗?

有就不错了,就不要去苛求太多了,毕竟以前还啥都没有呢,这就是很多百姓的真实想法。

但是!

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这番景象的,而那些不愿意看到这番景象的人,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理,放任李唐皇室收割民望。

很快,因为此次英烈祠要收纳当年三征高句丽阵亡将士的消息,李唐要借此洗清逆臣标签的言论也随之传播开来。

……

“你就一点都不担心?”杜如晦靠着炉火,看着面前正在教导太子读书的冯智彧说道。

“担心什么?”冯智彧点了点李承乾,然后才转身看向杜如晦。

“对于百姓来说,这种毫无实际利益的流言就只是流言而已。”冯智彧掀开火炉的膛门,轻描淡写地说道。

“相比之下,英烈祠最起码还有个好名声,而被那些人利用有什么好处?”

“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有,甚至还有可能被贴上逆贼的标签,把全家乃至九族都给带进去。”

“傻子总会有,但还是聪明人更多,相较之下,那么一点傻子翻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不管怎么说,太子殿下作为英烈祠的建议者,你作为辅佐太子殿下的太子少师,还是要扛下不小的压力的。”

杜如晦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旁边的李承乾:“这份压力……可不小。”

“无妨,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冯智彧摆了摆手,似乎并不在意,而且还转了个话题。

“这里。”冯智彧说着,递给了杜如晦一张纸条。

“明儿个开始让杜荷他们过去吧,到时候劳烦您派人给房相、齐国公和谯国公家里的那几位带个信儿,让他们一起过去。”

“这是什么?”杜如晦看了冯智彧一眼,在取得同意之后才展开了纸条。

“一个地址。”冯智彧解释道。

“此前不是答应了谯国公,说是要给令武他们找些事情做么,我就寻思着把杜荷他们都带上,省得天天混迹于风流菽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