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是封建时代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在唐朝时期,徭役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唐朝的徭役分的比较多、比较杂。
唐朝的徭役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正役、杂役、色役。
所谓正役,其实就相当于是打仗时候的民夫,运送粮草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在前线将士不足,支援又尚未到位的时候,往往民夫就会先顶上去。
战场的危险暂且不说,就说粮草运输就是耽误不得的大事儿,所以正役的劳动强度是很高的。
不过正役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持续时间短,唐朝规定正役的时间是二十天。
当然了,如果真的遇到战争,就比如大唐这次的北征持续了一百天,不可能频繁的更换民夫,这些民夫多服正役的时间就会被折算到后代的身上。
理论上来说,在唐朝,如果服过了二十天的正役之后,以后就只需要服色役便可,但这也只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如何……冯智彧也不敢把话说死。
杂役,从名字上也能看得出来干的是杂活儿,比如开凿运河、修建城墙或宫殿、修缮河道等等都是杂役。
正役的好处是只需要服二十天,但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杂役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但坏处在于杂役的时间长。
有多长呢?通常来说也是二十天,不过却是每年二十天,持续四十年。
是的,你没有看错,四十年,严格来说是四十三年,因为唐朝规定十六岁开始就需要服徭役,直到五十九岁以上的老人才会免除徭役。
最后就是色役。
色役其实不像是字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堪,而且还是唐朝徭役里面最好的一种了。
色役可以说是唐朝的专属,主要是去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家中做事,运气好一点的就是扫扫院子,做做搬搬抬抬的小活儿,运气差一点的会被主家分配到庄子里种地。
运气奇差的,也就是遇到不当人的主家,那就不一定了。
其实不难看出,色役就是为了官僚贵族阶层服务的一种徭役制度,而且里面有很大的猫腻。
比如正常来说,女性是不需要服徭役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铠甲和内甲的制作需要用到女性。
不过这种情况下,女性服徭役能够抵扣家中男丁所需要服的杂役。
按照唐朝规定,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的话,十六到二十一岁的人服徭役主要以杂役为主,二十一岁以上的人才会服正役,而且只是有可能。
但是,因为色役的存在,猫腻也就产生了。
有很多人家会选择让十几岁的女儿去服色役,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是不需要服徭役的,女性服徭役可以抵家中男丁的徭役。
后面的就不难想象了。
……
冯智彧说让那些突厥俘虏去服徭役,自然不可能是正役,毕竟正役是和战争相关的,哪怕是和平时期也是给戍边将士运送粮草。
这件事关系太大,谁都不放心交给突厥俘虏去做。
正役不可能,色役也是不可能的,原因也很简单,达官贵人都是惜命的,谁会愿意让俘虏为自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