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人没有傻子,谁都懂,只不过不说罢了。
李世民知道,冯智彧的话多多少少有些危言耸听的成分在的,但是正所谓推己及人,李世民也清楚冯智彧所说的话是很有可能成真的。
别人暂且不说,他李世民不也是将颉利的头颅拿去祭祀了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他一个凡事都需要考虑到大局的皇帝尚且如此,普通的百姓呢?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在看清了现实之后,李世民很是失望。
“倒也不是没有。”冯智彧的声音有些低,但却在第一时间就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目光。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就如同齐国公所说的那样,百姓都是想过好日子的,只要让我们大唐的百姓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同时朝廷施以仁政,其他国家的百姓就会羡慕我们大唐的百姓。”
“而战争,理论上是最不可能达到教化目的的一种方式。”
“亲人刚刚死于大唐的刀下,就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归附大唐,这有可能吗?”
“可是……”李世民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的失望。
“又有哪个君主会允许百姓转投他国呢?”
“不需要等到这种程度。”冯智彧的话让李世民的眼中泛起了光芒。
“有一个词是孟圣曾说过的: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李世民轻声呢喃着,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
“是啊,吊民伐罪……”
……
偷偷地看了看眼中满是光芒的李世民,又看了看泰然自若的冯智彧,长孙无忌心下叹了一口气。
对于冯智彧,他一直非常看好,但在今天,就在这一席话之后,长孙无忌还是觉得自己小看了冯智彧。
混迹于朝廷的人,最擅长的就是揣测人心。
向上揣摩帝心,上下揣摩下属,甚至是百姓的心思。
这是一个在朝堂中打滚的人必备的技能,甚至可以说这个技能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你的未来能有多高。
此前,长孙无忌只觉得冯智彧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而且经常有奇效,比如当初决定北征时冯智彧怒喷孔颖达。
但是现在,通过今天的这番谈论之后,长孙无忌觉得冯智彧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还得再往上提一提。
作为最早追随李世民的人,从少年交好到郎舅之亲,再到后来的晋阳起兵、东征西讨,直至玄武门之变。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揣摩李世民的想法中度过的。
而现在,他发现冯智彧也能很好的揣测出李世民的想法。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冯智彧能够帮助李世民实现那些想法。
或许,现在就谈实现还为时尚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冯智彧给了李世民一个极有可能实现的希望。
不仅是李世民急切想要实现的希望,更是通过李世民所认为最优的方式来来实现的。
从利用战俘来免除百姓的徭役,收拢民心,到教化番邦蛮夷,再到最后的吊民伐罪……
冯智彧的计划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在理论上达到了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