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讲】(2 / 2)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首页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大妄语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一颠迦;“一颠迦”翻成中文叫做断善根。为什么大妄语断善根呢?因为大妄语久了以后就变成无惭无愧。所有的善根以惭愧为根本,你自己消灭自己成佛因种,无惭无愧就没有菩提心。就好像一个人拿锐利的刀斩断多罗木,多罗木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树干很正直,但是这树有一个问题,你只要把它斩断,这棵树就死掉了,就再也不能生长了。所以佛陀预记这个人,将永远的断除善根,无复知见。这个人在今生当中,不可能生起大乘的正见,也不可能再真实的去信仰三宝,沉溺三途苦海,当然也不可能成就大乘的三昧。

大妄语的过失,我们把它做一个归纳,有两个过失:自己的过失当然就是欺诳心,所以你自己断了你自己的善根,断除自己成佛的因种。第二、对整个佛教来说,是以凡滥圣,你是凡夫,结果说你是个圣人,破坏佛法的正确次序,造成众生的误导。说你这人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就像你这样的身口意的相貌,对众生会产生误导,这是很糟糕的!

顺逆示现

随类度化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佛陀他也曾经有这一件事情说: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当中,佛陀的确是有秘密的敕令诸大菩萨跟阿罗汉,你看佛陀讲《法华经》、讲《华严经》,讲完以后一定要说,哪一个人发心在末法时代,帮助我弘扬佛法,很多的菩萨现前。

那他们是怎么现前的呢?是以应化身,不能以他的本尊,是以应化身来生长在末法时代,示现种种的形象,我们讲随类化生,看你要度化哪一类的众生,你就现那一类的形象。目的是度诸轮转,度脱众生远离三界的轮转。示现形相是讲现身,度诸轮转是讲他应机的说法。所以菩萨一定要说法,那么怎么示现呢?或者现出一个出家众的沙门、或现白衣的在家修行者、或者现出一个国王、或者现出一个政府的官员、或者做一个童男、童女、或者是现出淫女之身、寡妇之身,或者是作奸犯科、偷盗、或者是从事杀生的,这各式各样的相貌。现出这种相貌只有一个目的,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你必须要跟他同一类,物以类聚,他才会对你产生欢喜。

现在的心理学家也证明了佛法同事的效果。心理学家说:你到一个地方去,比方说你是一个营业员,你要跟某一个人结缘。你不要马上过去,你在旁边观察他的动作、他的讲话,然后你学他的动作,学他讲话的口气。学一段时间以后,你过去跟他打招呼,他很快跟你相应,因为你会释放出跟他相同的磁场。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口意都会释放出一个磁场,你要跟他在一起,你要把你的磁场调整跟他相同,他才可以接受你。若菩萨高高在上,那他跟你不相应,你讲话他不听的。所以菩萨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身口意,恒顺众生,你是什么磁场,那我就现什么磁场,没关系嘛!目的只有一个,称赞佛乘,广泛的赞叹成佛的法门,使令众生能够因为彼此的互相欢喜来成就三摩地。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身为一个菩萨跟阿罗汉,他来人世间示现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说我是某某菩萨、我是某某的阿罗汉示现。为什么呢?这样是泄漏佛陀秘密的旨意,绝对不能够轻易的泄漏身分在初学之人,以免心中产生虚妄分别。你说你是文殊菩萨示现,每一个人都供养你,都跟你在一起,那其他的人怎么办呢?众生的得度是有很多因缘的,所以绝对不能够泄漏自己的这种密因。有一种情况是例外: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

成大妄语。

除非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他暗中有很特殊的遗嘱要交代后人,要启信于后人,所以他必须把他的本地风光开显出来。也就是说一个示现的菩萨,他只要讲出他的本地风光,他一定要往生才对,只有临命终的时候有开缘。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云何”诃责。云何这愚痴的众生以凡滥圣,而成大妄语。这地方是说明,菩萨也的确陆陆续续在末法时代来示现,但是菩萨绝对不会称自己是某某菩萨示现。你看我们中国佛教,丰干禅师,阿弥陀佛示现;寒山、拾得,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他们绝对不会说自己是菩萨示现,绝对不会。

我读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他讲到一个观念,他说:菩萨示现有二种,一种是逆向操作,示现病相。你看济公和尚装疯卖傻,那种人疯疯癫癫的示现,喝酒吃肉,他绝对不能够以善知识自居的,不可以善知识自居,因为你这样子做出一个坏榜样。菩萨示现如果是正正常常的,变成一个祖师,他就必须要很正常,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就要很正常;如果奇奇怪怪的,他就不能现祖师相。现出寡妇相、淫女相,他只是针对某一种因缘来度化,如果要现出善知识,这个菩萨要变得很正常、不能不正常。蕅益大师这样说,你要以善知识来出现的话,他要现得很正常,因为他才能够把佛法的整个次序,才能够建立起它的章法制度。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后复断除诸大妄语,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

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前面的教诲不完全只是释迦牟尼佛,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学三摩地,先断淫心再断杀心、偷心,最后断除大妄语,这个是现在的世尊、过去的世尊、乃至于未来世尊,第四个决定不可改变的清净明智的教诲。

不断无成

刻粪之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先讲出一个譬喻:假若一个人不断除大妄语,虽然这个人持戒很清净,有很多止观功德,但是自己称为某某菩萨再来,这种情况就好像你刻一个人类的干粪,把它刻成栴檀的形状。因为它的体质是干粪,他还有很多贪瞋痴烦恼,他只有这种相状而已,而希望他现出栴檀的香气,无有是处。你用欺诳的心来当做你的因地,想要求佛果的香气是无有是处,因果不符。

佛陀要比丘依止直心(正念真如),以真如本性来当做整个修行所依的本性。在四威仪当中,一切的动静语默,都不能有虚假的造作,又怎么能够自称自己是已得上人之法呢?自己是佛菩萨示现呢?你产生弯曲的心情,依止这样的心态来修习所有的善法,所有的善法都变成弯曲,都被你染污。

妄号之喻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第二个譬喻:譬如一个穷人,自己称自己是一个帝王。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得到灭除九族的过失。你妄称法王,那么当然结果也是一样,产生重大的过失。法王又怎么能虚妄的窃取呢?

噬脐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第三个譬喻:依止大妄语欺诳之心来当作因地,在果地上产生迂回曲折,如此迂回曲折的心来求佛菩提,就好像一个人用嘴巴来咬自己的肚脐,又怎么能够成就呢?因为你大妄语,你认为你已经是成佛、成菩萨了,那就破坏你整个增上惭愧的心。菩萨道所有的进步都要靠增上惭愧来自我反省,我们不断的用佛法的道理来照自己的镜子,然后不断的修正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结果你说你是文殊菩萨示现、你是菩贤菩萨示现,这表示你不需要进步了,一个人没有进步就开始退步了,问题就来了。这就是他为什么永断善根的原因,他没有惭愧心,一个人没有惭愧心,你的善心就失掉了。

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

一切真实,入三摩地,

永无魔事,我印是人,

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赞叹一个正直人的功德:假若一个比丘,他内心能够像直弦一样,一切真实,真实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真实,依止不生灭的清净心来修学,决定没有魔障的干扰,因为内魔不生,外魔就不起。这个人决定可以成就菩萨的无上知觉,菩萨的圆通法门。就是你的心要正,正念真如,蕅益大师这样讲:直心者正念真如。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前面所说的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违背前面的说法是邪知邪见。所以我们常说《楞严经》是照妖镜,清净明诲就讲得很清楚。而且我感觉佛陀讲话的口气好像都是针对末法时代的讲,因为正法像法时代很少有这种情况。

戊二、明诵咒治习(分二:巳一、结前。巳二、正明。)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它的助行除了持戒以外,第二就是诵咒。诵咒主要的目的是对治我们无始的习气,前面的四根本重罪是对治烦恼的正使,这地方对治习气。分两段:一、结前。二、正明。

巳一、结前

【图二】

结束前面四种清净明诲的文,把它做一个总结。第二段再正式的说明持咒的方法。看结前的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戒为道本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这个地方就作一个总结了,佛陀招呼阿难说:正如你所问的,前面说如何摄心修学三摩地,我己经宣说了修学三摩地的妙门,在末法时代想要成就菩萨道,一定要坚持四种律仪,大小乘共许的。要这四种律仪「皎如冰霜」,“冰霜”它是特别的洁白,一尘不染,它表面可能会有灰尘,但是冰霜的里面不可能有灰尘,特别的洁白。四根本清净了以后,你自然不会生起种种枝叶的微细戒法的过失,因为根本被你斩断了。你没有杀心、偷心、淫心、妄心,其它的过失就算会有,但是它的势力也薄弱了。所以其它的心三口四(杀盗淫妄是身业),其它“心三”——贪瞋痴;口业的二舌、绮语、妄言、恶口。根本被你斩断了,它也就自然不生起了。

绝尘远魔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我们对四根本净戒能够无漏失,完全能够产生调伏的力量,那么内心当然就不会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那一切天魔鬼神的障碍当然不会生起。因为魔王要障碍你,他要假借六尘,用六尘的变化来干扰你。你杀盗淫妄的心一断了以后,你攀缘心就断,你内心是向内安住的,魔王当然就没办法干扰你了。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的四重戒法做总结。我们在菩萨戒的持戒,诸位要慢慢的体会,它是很重视理观的,根本的理观就是「正念真如」。在菩萨戒的观念说,所有的过失都是依攀缘心生起,你一定是正念真如,安住在真如本性,站在真如的角度而发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产生增上惭愧,来产生灭恶生善,这样子才叫做趋向无上菩提之道。从理观带动菩提心,带动增上惭愧,然后再远离身口意的过失。菩萨道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小乘的戒法是由外而内的,这两个方向是不完全一样,小乘由外面慢慢慢慢到里面,菩萨道是由里面慢慢慢慢影响到外面。这个地方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