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大哥,你怎么看?(1 / 2)盛唐合伙人首页

太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和他的父亲争夺皇位吗?

不!

是为了继承他父亲的皇位,是为了守住这江山社稷。

世家大族都知道需要挑选一位可以挑起大梁的下一代为家主,希望他可以保住偌大的家业。

皇帝为何就想不到呢?

这其实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他想得到,但是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

不愿意挪动屁股下面的位置。

古往今来,没有一位帝王是活着的时候,主动退位让贤,把自己的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来坐。

都是死了之后,才由皇帝的儿子来坐上皇位。

又或者,像是李渊这种,被自己的儿子逼宫,夺了他的位置。

有甚至是像隋炀帝,被大臣们给杀了,皇位直接被诸侯指定了好几个孙子来坐。

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可是他却又只愿意看到自己看到的内容,学会自己想要学的内容。

有一个人就曾说过: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这并非是和那种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关键问题这种废话文学。

而是事实。

是真理。

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大唐基业。

他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吗?

有。

他摒弃了分封制,施行了郡县制,为的就是防止分封之后的诸侯王再一次割据天下。

可他也就得到过这么一点教训了。

似乎,所有的皇帝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也就这些。

李易打开了贞观之治。

还是以这个为基础,聊一聊治国理政吧。

总不能真的就一直沉默下去,什么事儿也不干,实在是浪费李世民穿过来的六个小时。

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

贞观四年有一个大丰收。

这对于大唐而言,也算是苦尽甘来。

贞观元年的一场动荡,再加上突厥的颉利可汗南下,一路烧杀抢掠。

贞观二年的一场蝗灾,贞观三年的一场北伐。

大唐这三年,百姓们确实是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要不是李世民手底下有着那些誓死追随他的文臣武将,要不是这天下百姓也不想回到隋朝末年那个战火不断的生活。

恐怕,还是会出现一些乱子。

而贞观四年的大丰收,算是极大地缓解了大唐这三年来发生着的一些变故造成的矛盾。

丰收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粮食,有了粮食,也就意味着有了吃的。

百姓所求不过是温饱。

“好一个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又是一个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