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刺热篇第三十二(2 / 2)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首页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病逆着来,那脖子疼起来就不是简单的疼了,简直是“圆周率式”的疼,转个圈儿地折磨你,让你感觉脑袋都不是自己的了。特别是到了戊日和已日(古时候的天干记日法),病情会加重;到了壬日和癸日,可能会出大汗,但这可不是好事,因为气逆了就麻烦了,戊日和已日可能就是个大坎儿,过不去就可能凉凉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古人的智慧来了,他们说要刺足少阴经和太阳经,说白了就是用针灸来调理。不过咱们现代人可得注意了,别自己在家DIY,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才行。

再来说说这五脏热病的一个有趣现象——看脸知病。肝热病的人,左边脸颊会先红;心热病呢,整张脸先红;脾热病,鼻子尖儿先红;肺热病,右边脸颊红彤彤;肾热病,下巴那块儿先红。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面部彩虹诊断法”,还没发病呢,脸上一有“彩虹”就得赶紧治,这叫“治未病”,预防为主嘛!

说到这儿,我得提醒各位,别以为这只是古人的迷信哦,这里面可是蕴含着中医的望诊智慧呢!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内脏的健康状况,这可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接着说回热病,它有个特点,就是会从它开始的那个部位,按照时间规律慢慢发展到全身。如果你能在它还没完全发作的时候就及时治疗,那到了预定的时间,病自然就好了。但如果治疗得不对路,那可能就得拖上个三周才能好利索。要是再严重点,治疗得完全反了方向,那可就是“重逆”了,小命都可能不保。

所以啊,治疗热病,时机和方法都非常重要。古人还说了,该出汗的时候就得让它出大汗,这样才能把体内的热邪给排出去。不过呢,这出汗也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得等到身体自己能战胜病邪的那一天,再配合治疗,效果才最好。

在治疗热病的过程中,饮食和环境也很重要。得喝凉水降温,穿得暖和点别着凉,但屋里得凉快,这样才能让身体在出汗的同时,保持一个舒适的温度,不会因为温差过大而加重病情。这简直就是一场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共舞嘛!

说起这热病啊,简直就是身体里的一场“夏日炎炎”大戏,各种症状轮番上阵,让人应接不暇。咱们先聊聊那些从胸胁痛开始的热病,就像是胸口揣了个小火炉,还带着手脚不安分的躁动,这时候啊,中医的智慧就显现了——得赶紧给足少阳经来个“针灸小刺激”,再温柔地给足太阴经补补元气,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开了扇窗,透透气。要是病情严重到了一定程度,那就得使出大招,来个“五十九刺”大阵,全方位、多角度地给身体降降温。

再来说说那些从手臂痛开始的热病朋友,那感觉就像是胳膊被夏日阳光直射,火辣辣地疼。别怕,这时候,手阳明经和太阴经就成了你的“救星”,扎上几针,汗水一出,嘿,疼痛立马就“撤退”了,那叫一个畅快!

还有啊,有些热病是从头开始的,就像脑袋上顶了个大火盆,热得你头晕脑胀。这时候,别忘了咱们脖子后面的太阳经,给它来个精准的“点穴”治疗,汗水哗哗一流,瞬间感觉头顶的“大火盆”被撤走了,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说到从脚胫开始的热病,那感觉就像是走在了沙漠里,每一步都热得让人怀疑人生。但别担心,足阳明经就是你的“沙漠绿洲”,给它来几针,不仅解了你的燃眉之急,还能让你感受到从脚底涌上的丝丝凉意,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凉爽的秋天。

再来聊聊那种一开始就觉得身体重得像灌了铅,骨头疼、耳朵听不清、还老爱犯困的热病。这简直就是身体的“全面罢工”啊!这时候,足少阴经就得站出来说:“看我的!”给它来个深度按摩加针灸,严重的还得用上“五十九刺”的豪华套餐,让身体重新找回活力,仿佛重获新生。

更有趣的是,有些热病还会让你先感到眩晕、冒热气,胸胁还胀得满满的。这时候,足少阴经和少阳经就得手拉手,共同作战了。它们就像是你身体里的“双剑合璧”,一出手就能把热病给“镇压”下去。

说到太阳经和少阳经的颜色变化,那可真是身体里的“天气预报”。如果太阳经的颜色在颧骨上特别明显,那就是热病的信号了。不过别急,如果颜色还没深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那就说明你还能通过出汗来自我调节,耐心等待时机就好。但如果这时候再看到厥阴经的颜色也凑热闹,那就得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的“死期”就在三天之内了。当然啦,这只是中医里的一种说法,咱们还是得相信科学,积极治疗。

再来说说少阳经吧,它的颜色变化也是热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颜色在脸颊前特别明显,那就得注意了。不过好消息是,如果颜色还没交错到一起形成复杂的图案,那就说明你还能通过出汗来缓解症状。但要是这时候再看到少阴经也来凑热闹,那情况可就不妙了,同样得小心应对。

最后啊,咱们再来聊聊热病的气穴。你知道吗?在脊椎的不同位置扎针,还能治疗不同部位的热病呢!比如三椎下间就是治疗胸中热的“特效穴”,四椎下间则是对付鬲中热的“神器”。以此类推,五椎、六椎、七椎下间分别对应着肝热、脾热和肾热的治疗。这简直就是人体自带的“穴位地图”嘛!而且啊,这些穴位还跟我们的面部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比如项上三椎凹陷的地方、颊下的逆颧纹、下牙车的位置等等都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所以说啊中医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