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五)(2 / 2)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首页

再聊聊脉象,正常情况下,脉象就像是一条平稳流淌的小溪,不快不慢,力度适中。但如果厥阴经出了问题,脉象可能会变得急促或者迟缓,力度也可能时强时弱,就像小溪里突然多了几块大石头,水流就变得不顺畅了。这时候,找专业的中医大夫把把脉,就能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治疗啦!

岐伯慢悠悠地说:“要是少阴这家伙(这里少阴可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中医里的一个概念,代表肾和心包的某种能量状态)不肯乖乖地按时到位,那就糟糕了,就像家里的暖气系统突然罢工,冷气嗖嗖地就是不退。结果呢,春天本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结果却冷得跟冬天似的,时不时还来个回马枪,让人直打哆嗦。这可不只是天气的事儿,咱们的身体也跟着遭殃了。”

想象一下,你穿着短袖短裤,满心欢喜地迎接春天的到来,结果一阵寒风吹过,哎哟妈呀,直接给你来了个透心凉!这时候,你可别光顾着抱怨天气,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开始报警了——一会儿冷得直打颤,一会儿又热得冒汗,这“寒热交加”的滋味可不好受。四肢呢,就像被无数只小蚂蚁爬过一样,又麻又痛;腰和背呢,僵硬得跟木头似的,弯个腰捡个东西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咔嚓”一声,把自己给折了。

岐伯接着说:“虽然树木(这里指的是五行中的木,代表生长、条达之气)在春天是应该蓬勃生长的,能量满满,但是呢,它也不能太嚣张了,得知道谁是老大——对,就是君火(这里指心脏的功能,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行属火),君火大哥一不高兴,木小弟就得乖乖听话。”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来个小插曲,想象一下,如果木气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君火就是家里的老爸,老爸一发话:“嘿,小子,别太过分了!”木气立马就得收敛点,不敢造次。

好了,回到正题,咱们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意思就是提前预防,别等到病来了才着急。既然是因为少阴不按套路出牌,咱们就得想办法让它回归正轨。不过,别急着找穴位、开方子,咱们先来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疗法”。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片春意盎然的草地上,阳光温柔地洒在你身上,微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你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哇,那叫一个清新脱俗!这时候,你体内的少阴仿佛也被这股温暖的力量所感染,慢慢悠悠地回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当然了,这只是个美好的想象,实际操作起来,咱们还得靠点谱。

说到穴位,咱们不妨按摩按摩“肾俞穴”和“心俞穴”。肾俞穴,顾名思义,就是肾脏在背部的反射区,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里的寸是中医特有的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你自己的中指弯曲后第二节的长度)。心俞穴呢,就是心脏在背部的投影,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也是旁开1.5寸。每天早晚,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用双手的拇指或者中指,对着这两个穴位,轻轻地按揉,每穴大约5分钟,力度以感到酸胀但不疼痛为宜。长期坚持,你会发现,不仅身体暖和多了,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至于方剂嘛,咱们来个简单又实用的“温阳汤”。方子大致如下:

黄芪30克(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肉桂5克(温阳散寒,暖脾胃)、附子10克(温补肾阳,但有毒性,需慎用)、当归15克(补血活血,调和气血)、炙甘草10克(调和药性,缓急止痛)。把这些药材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约没过药材两指宽),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慢炖煮30分钟到1小时,直到药汤变得浓稠,颜色深黄。滤掉药渣,趁热喝上一碗,保证你从头暖到脚,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岐伯悠悠地说:“要是那个叫做‘太阴’的家伙不按时搬家,也就是不按季节规律来,那可就热闹了,云雨都会乱套,万物都得遭殃,本该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变得死气沉沉,连植物都只能干瞪眼,看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一点点熄灭。”

咱们现代人可能听不懂什么“太阴不迁正”,但想象一下,如果春天不下雨,夏天不热,秋天不凉,冬天不冷,那世界得乱成啥样?就像你期待已久的小长假,结果老板突然说:“哦,那个假期啊,咱们今年不过了。”是不是瞬间心碎一地?

岐伯接着说:“这时候,老百姓可就苦了。他们的手脚啊,胳膊腿儿啊,莫名其妙就开始肿起来,跟吹气球似的。肚子呢,也不争气,变成了‘大肚腩’,喝水都胖的那种。还有啊,心里堵得慌,吃不下饭,吃啥拉啥,简直就是人体的‘漏斗’。更惨的是,肋骨两边胀得难受,手脚软绵绵的,连根筷子都举不起来。”

岐伯又说:“本来吧,这时候应该下雨滋润一下,给大地降降温,结果呢,热气还是霸道地占据着天空,就像你的房间里开了暖气,外面却下着雨,你说这得多纠结?这股热气啊,它想温暖万物,结果用力过猛,变成了‘烤炉模式’,大地都快被烤干了。”

想象一下,如果人体是个小宇宙,那“太阴”就是那个掌管四季变换的超级英雄。结果这位英雄突然罢工,不按时上班,导致整个小宇宙乱套了。咱们的身体呢,就像是被遗忘的星球,既得不到雨水的滋润,也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一切。

不过,别担心,岐伯可是个神医,他不可能只说问题不给解决方案的。

比如说,对于手脚肿胀、大腹水肿的问题,岐伯可能会说:“来,咱们先揉揉‘涌泉穴’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就像是身体里的‘排水阀’,多揉揉,水肿自然就消了。”涌泉穴呢,就在你的脚底心,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海浪一波波地拍打着你的脚,那就是涌泉穴在帮你排毒。足三里呢,在小腿外侧,多揉揉,感觉就像给小腿做了一次SPA,轻松又自在。

至于吃不下饭、飧泄(就是吃什么拉什么)的问题,岐伯可能会开一副“健脾止泻汤”。这方子啊,得包含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些宝贝。人参呢,就像是人体的“小太阳”,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白术和茯苓呢,就像是身体里的“清洁工”,帮你把体内的湿气、毒素都扫出去;甘草呢,就像是个“和事佬”,让各种药材都能和谐相处,共同发挥作用。换算成现代剂量的话,大概就是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放在一起煮,煮得浓浓的,喝下去,保证你胃口大开,再也不怕拉肚子了。

当然啦,岐伯还可能会提到脉象。他说:“脉象啊,就像是大自然的节奏,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太阴不迁正,脉象就会变得混乱不堪,一会儿快得像兔子跑,一会儿又慢得像蜗牛爬。”这时候呢,你就得静下心来,听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想象一下,你的脉搏是个会唱歌的小精灵,它有时候唱高音,有时候唱低音,你得学会跟着它的节奏走,找到那个和谐的点。

咱们来个小总结。岐伯说的这些啊,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体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要想身体健康,就得顺应自然的规律,按时吃饭、睡觉、运动,还要保持好心情。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养生”,其实就是和自己的身体做朋友,好好照顾它、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