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秋收(1 / 2)全家穿越之一家三口齐奋斗首页

第二天,还是陈秀英领着周思思及几个小的孩子在家。其余的人,包括铁头和锁头,去周父的坟上祭拜完后,就直接去地里干活了。

青山沟,依山傍水,背靠大青山,大家都住在山脚下。

开垦出的良田,以沙地、坡地居多,多数是二等田。只有靠近河边的那一处水田,比较肥沃,算是一等田。

虽然周大海说是好年头,但因周家先收的是山下的那块地,坡地和沙地共十亩,都种的是小麦,三天就割完了。

割完小麦,租了里长家的牛车,将麦捆拉到麦场摊开暴晒,晒好后再拉着圆碌碡(liu zhou),不停地转圈碾压,给麦穗脱粒。

脱完粒再叉走麦秆和麦叶,用扬锨将麦粒和麦壳高高扬起,空麦壳会被风吹远,麦粒则落在脚下,最后将麦粒收集起来,用大布袋装好拉回家里再次晾晒,晒干后,再用筛子筛筛,就能装缸或装袋储藏起来了。

紧慢忙活完山下的地,河边的那一处也可以收了。

秋收就是跟时间在赛跑,因为这中间万一来一场大雨,粮食就泡汤了。

陈秀英刚开始的几天还在家里养伤,待手好一点儿了,也跟着下地干活了。

周思思则在家,领着比自己小几个月的妹妹,还有双胞胎弟弟。

山是去不得了,大人们不允许,就只能呆在院子里。

小孩子们的精力多充沛呀,出不去门就在家里蹦,差点儿把房顶给掀开了。

周思思一边看着弟弟妹妹们别磕了碰了,一边还得喂鸡喂鸭,还有喂猪。

是的,家里养了两头猪,按祖母的话说是,年底卖完肉后,家里还可以留点猪骨头、猪蹄什么的开开荤。

幸亏猪食不用她煮,是大伯母早上给煮好的,只要按顿舀给猪吃就行。

心理年龄已经是大孩子的周思思,喂鸡喂鸭喂猪也都还行,都是小动物,有啥好怕的。虽然猪食桶沉了些,但少装点儿,多跑几次就有了。

她愁的是小豆丁们,他们出不去门,就在家用尿和稀泥、站在大墙上往外面丢石子。

周思思心累极了,这是什么恶趣味?恶心死了。

不提和稀泥,就说站在大墙上扔石子,这万一要是伤到人,可怎么整?

万一脚底打滑,摔下来怎么整?

她感觉她快疯了,熊孩子太难带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太闲惹得祸。人一闲就爱找点事情,熊孩子能干什么呀,上房揭瓦呗。

为了让自己少操点儿心,她就忽悠弟弟妹妹们帮她干活儿,都动起来了,就没时间作祸了。

于是,她领着弟弟妹妹们给后面菜园浇水,拔地里的草,摘胡瓜摘豆角,收拾鸡圈鸭圈,扫院子。平均每天两样,干完了再重头轮一遍,主打一个不能让他们闲着。

干完活,作为奖励,她把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金刚葫芦娃》,像放电视那样,一天一集地讲给弟弟妹妹们听。

小家伙们哪听过这样的故事呀?什么铜头铁臂的大娃,会吐火会喷水的二娃三娃,哎呀,太稀奇了,太有趣了!别说是孩子们,就是大人们,偶尔晚上也会坐在院子里,跟着一起听她讲故事。

结果,后来的画风就变成弟弟妹妹们一见着她,就追着问:“姐姐,姐姐,今天有什么活儿?”

干完活后又追着她问:“姐姐,姐姐,葫芦爷爷今天救出来了吗?”

孩子们的理解是:葫芦娃的爷爷,自然是葫芦爷爷了。

好像也没毛病。

周思思,突然就更累了。

所以,这秋收的半个月,穿过来的一家三口都瘦了。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天刚亮就起床,太阳落山,天彻底黑了才回屋。

大人孩子都蔫巴了,话也不爱说了。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秋收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在这个朝代,北方还没有什么种冬小麦的说法,麦子收上来后,大多数是整整地,再种一些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等秋菜什么的。南方则可以种两茬庄稼。

晚上吃过饭后,周母跟大儿子说:“等里长家快收完了,你就去找他,再找一下你九叔,让他们来咱家一趟,咱们把家给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