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甲胄之中,皮甲虽然比铁甲廉价,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并不便宜,尤其是牛皮甲。因为牛是农业重要畜力,绝不允许私自屠杀。
而皮甲中的上品,则是犀牛皮甲,但犀牛如今中原早已绝迹,南方尚有一些,却也因战争被屠杀殆尽。
而益州南部便有犀牛栖息地,所以蜀汉的甲胄大多皮甲,只有精锐与将领才会装备防御更强的金属类甲胄。至于普通士卒,能有件皮甲已是不易,有的甚至只有皮半甲,也就是皮质兜盔、胸甲与裙甲。
丞相府的亲军卫队自然是要全甲的,毕竟这是相府的面子,尤其是葛臬统领的百人,更是代表着丞相威仪。
诸葛亮听诸葛寿说以其它甲胄代替皮甲,顿时眼前一亮:“哦?吾闻兴业与义度交谈之际,谈及卿曾言有一甲,可挡刀枪箭矢,且轻便廉价,好似叫......纸甲?纸也可为甲乎?”
诸葛寿大惊,见诸葛亮那一脸‘君子笑’,顿时明白过来,感情又是讨价还价,又是绕弯子,原来是打这纸甲的主意!
张慕啊张慕,汝个大嘴巴,乃公就不该和你这黑厮多嘴。
显然,诸葛亮定是听出了纸甲的好处,看来这要钱是假,图纸甲才是真!恐怕装备府卫不过是顺带,其最终目的八成是想若真有此等物美价廉的甲胄,定要拿去装备蜀汉全军。
纸甲,又称纸制甲胄,在中国古代纸甲是一种简易的护身甲,以硬布裱骨,再用纸筋搪塞而成。宋代的士卒﹑民间武装曾用之。清代有前胸安铁叶絮纸布甲。主要用于中国南方步兵,因体轻,防护全面,又为战船水兵多用。
纸甲是以纸和布(绢、木棉)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铠甲。纸甲以上半身和下半身(过膝)为主要防护部位。因表面以绢布与纸造成,能防御箭、鸟铳伤害,以三寸厚的纸和挂裹,用以增加防护力。
据史料记载,明军抗击倭寇时,也使用了纸甲。至于为什么弃铁甲而用纸甲,明人茅元仪的《武备志》中总结到,“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
也就是说,纸甲利于水气旺盛的南方作战,只要纸绵厚度皆一寸以上,经过碾压搪制变薄,对防御远程射兵器很有效,甚至能抵挡燧发枪。而对刀剑的劈砍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铁甲,只是耐用度不及铁甲,但胜在造价便宜。
其劣势则是无法防御钝器攻击,比如锤、棍等重兵器,所以过去在与张慕聊起甲胄防护时,他便提出纸甲内着,外穿藤甲。
藤甲只需胸甲、裙甲、斗笠盔等防护要害部位即可,便能起到一定抵消重武器攻击伤害的作用。
而且纸甲一旦遇水,其防御力会大增,即便劲弩近距离也射不穿。
纸甲之所以在后来没有再发展下去,主要是战争的形式慢慢走入热兵器时代,面对炮火枪林,别说纸甲,就是混身铁打,都要粉身碎骨。
所以一切冷兵器时代的甲胄,在进入热武器时代后,都齐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上一个个烽火时代的标签。
这些日子下来,他大致也看明白,诸葛亮行事一定是了解之后才会说出。所以这次,明显就是冲着纸甲来的,只怕今日不从他脑子里挖出些什么,是绝不会罢休。
不过以现在蔡侯纸的技术,是断不能制作出纸甲的,除非改进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