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三刻,刘备于行辕设宴,众文武左右列席之际,宣布翌日移驾夷陵,而后自有仆从满酒分肉,歌舞管乐助兴,此自不用多说。
翌日辰时,刘备自水路前往夷陵,未时至夷陵水寨,不等众将来迎,便下令吴班为主将、陈式为副,率本部兵马于夷陵南岸安营扎寨。并调黄权引五千兵马返回中军,又令傅肜为主将,庞林为参军领五千兵马诈称万人,防备北部曹魏。
傅肜不必多说,就是那位历史上为刘备断后,面对数倍之敌依旧死战到底,坚决不降,并喊出‘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的忠义大丈夫。
说来这庞林乃凤雏庞统之弟,表字士殷,荆州襄阳人,不仅擅于治政,且能军中谋划,只是寡言少语,总是不冷不热模样。据刘备所说,这是因为当年曹操南下袭取荆州时,庞林被逼与妻女分开,至今未能再相见。
倒是乱世离人苦,只叹天各一方难相见。
刘备还曾与庞林直言,不忍做伤人伦之事,可由庞林自去与妻女团聚,但庞林闻言却涕泪纵横,叩拜坚决不愿,只言‘臣子忠侍其明主,古之大义也,君主无过,臣子又岂可因私而背弃焉?’
刘备深为感动,于是不敢再提此事,免伤庞林之心。
当时听得这一故事,诸葛寿亦大为动容,这和他前世所处的世界观完全不同,同样是华夏之人,但时代不同,也就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观。
世人多以小家为主,甚至有的以个人为中心,利己主义之风随处可见,这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多坏,而是世界观、价值观、环境等方方面面造就。
而当身临其境到这三国时代后,才忽然发现这里的人,反而更多了份生气,这生气中透着风骨,有独属于他们的信仰与执念。为了这份信念,他们中有的人可以舍身忘死;有的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的则可以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也许这就是星汉璀璨的三国,独属于这个时空的烂漫吧?
而刘备此次东征带庞林前来,又何尝没有想叫其有夫妻团圆的机会呢?可刘备却不知,历史上夷陵惨败后,庞林正巧在黄权军中为参军,阴差阳错之下随黄权投了魏,自此庞林竟与分隔十余载的妻女在魏国团圆,倒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第二日巳时,众将齐聚夷陵城行辕之内,他们都知道从昨日天子下达指令中不难看出,今日只怕将有大动作。
果然,刘备身着天子袍服,高座其上,沉声道:“朕起大兵,御驾亲征,竟为陆逊所阻,累日虚耗,数以万计,几无寸进,朕心甚忧啊,诸卿可有对策?”
前部都督冯习等将黯然垂首,近日攻势受阻,他们这些将领确实面上无光,可又苦无对策,如之奈何?
昨夜赶回的黄权正位列众将之首,他须髯颇长,颧骨高耸,自有一方威严。只是此刻的他并没有像往日一般开口发表意见,因为他昨夜已单独面见刘备,得知了诸葛寿的进军方略,在反复思量权衡后,也觉得此方略不失为当下破局之策。
所以,此刻的他是眼观鼻,鼻观心,就等着刘备发号施令,自己再表个态表示支持就行。毕竟他可是知道,自己能回到陛下身边,还多亏了诸葛寿进言。
果然,见满堂皆默,刘备已直接发号施令了起来。
“军师中郎将何在?”
诸葛寿当即越众而出,铿锵行礼:“臣在。”
刘备沉声道:“朕欲命爱卿领兵一万,自夷陵之南绕进猇亭南岸,袭取敌军南岸水陆要寨与夷道城,为朕打开局面,卿可愿往?”
刘老板与他早已排练好的台词一出,诸葛寿当即应诺接令:“臣领命,臣......”
不等诸葛寿说两句豪言壮语,只见一三十余岁的中年文官走出邦列,看其袍服,当是军中参军。
“启禀陛下,臣宗预切以为不妥!”
他就是宗预,宗德艳?
诸葛寿打眼去看,可宗预一脸严肃,目不斜视,压根没瞅他。
历史上宗预初随张飞入蜀,任主簿、参军,夷陵战败后迁右中郎将。曾受命出使吴国,深得孙权爱待,对蜀吴联盟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不菲贡献。回到蜀汉后迁后将军,督永安,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