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长安美食‘葫芦头’(1 / 2)长安探花郎首页

“煎白肠?”老张头一脸错愕的看着李金科。“您如今可是誉满长安的探花郎,又是国子监的学子,还愿意吃这粗鄙之物?”

“我为何不能吃煎白肠?”李金科反问了老张头一句,却是笑着看向薛良辅。

薛良辅也是满脸微笑的点着头,“小郎君所言极是,这家店铺的煎白肠,可是大有说法!”

“哦?”张老头满脸疑惑的看着薛良辅,“这腌臜的猪下水,又不值几个钱,腥臊油腻,有什么说法?”

薛良辅捏着颔下的胡须,抬头看着门楣上的匾额,摇着头笑道,“这一家,可不一样。”

在薛良辅的描述之下,张老头这才知道了这一家煎白肠被称为‘葫芦头’的由来。

煎白肠早在百年前的隋文帝开皇年间,便是流行于京兆府(长安周边)的一道美食。

用猪骨熬汤,里面冒上一些猪肚、猪肠等下水,是长安那些平日里见不到油星的百姓们一道牙祭。

到了太宗皇帝年间,在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出了一位名医,名叫孙思邈,人称药王。

有一日,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十分不是滋味。

孙思邈知道这是店家不懂得制作的方法,于是对店家说:

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

随后,孙思邈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

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气味大增。

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店铺起名为‘葫芦头’。

“原来如此!”

张老汉听完薛良辅的描述,大为惊叹,他看向门楣的匾额,不断的点头称是。

“原来是药王爷的提点,那小老儿今日就借小郎君的光,一饱口福。”

“是啊,”薛良辅也感叹道,“药王孙思邈,与上古神农一般,遍尝百草,写下《唐新本草》。

又寻访天下秘方,做《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这些医学典籍活人无数,孙神仙真是我辈医者的楷模。”

李金科三人在门口感慨了一阵,便走入了‘葫芦头’食肆之中。

他们站在门口说话,聪慧敏捷的店小二早就注意到三人,知道又是三位慕名而来的客人,看他们拾阶而上,连忙走到门口迎接。

李金科三人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向店小二要来了餐牌。

李金科看着餐单点了四个菜,一份温拌大肠,一份豆芽拌面筋,一份金边白菜,一只葫芦鸡。

李金科点着菜,薛良辅满意的点着头。

这四个菜都是‘葫芦头’食肆的拿手小菜。

温拌大肠是将大肠用骨汤煮熟,用香醋、酱油、蒜泥与花椒、胡椒调和在一起,辛辣可口,入口满嘴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