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寅恭门之后,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也许是经历了那场捐纳之争以后变得越来越固执而且脾气也不太好的顾嘉蘅没有选择从大堂中大摇大摆的穿过,他始终认为那是庄严之地,亵渎不得,就和自己题写的堂匾“公廉”一样,就和大堂的那幅对联写的那样:“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更况且自己如今只是一介平民,自然不能登上公堂,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就轻车熟路的从角门穿过,一边回答着仪门前值班的兵勇的问候,一边走出了南阳府衙。自然就看见了仪门外的那堵照壁。
照壁是过去官府衙门外不可缺少的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南阳府衙的照壁左侧雕刻是“贪吃太阳”,神话中说,贪是一种贪婪的怪兽,善吞金银财宝,贪的周围刻有芙蓉,脚下还有金银财宝,象征已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贪还不满足,妄想吃掉太阳,但它爬上悬崖还是够不着太阳,结果失足坠入万丈深渊。以此警示为官者要清廉守法,切勿贪得无厌。而照壁的右侧雕刻有三只高低不同的公鸡,象征着“连升三级”旁边刻有几朵鸡冠花,象征“官上加官”而蜻蜓飞舞在桃树下,树上结满了硕大的寿桃,象征着“清廷万寿无疆”。
顾嘉蘅也知道捐纳制度本身就是稗政,蠹国害民,为人所共识。但到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大清国迭遭事变,对外有鸦片战争,对内有太平天国既有教案发生,又有黄河决口既有秦豫旱灾,东南六省水患,此等临时支出频频出现,使得朝廷财政困窘,又加上筹款无方,军需河工赈济的款项刻不容缓,都只能倚赖捐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顾嘉蘅从来没有因为自己为了捐纳筹款,与马步衢交恶,加上自己也过于反应激烈,迭出昏招,这才被那个纨绔子弟找到了证据,而有了证据,才开始了他宦海生涯的滑铁卢而后悔过。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有定数,即便是经过努力,即便是换另一种方式,是自己的门板都挡不住,不是自己的就都是痴心妄想。自己之所以一败涂地,主要在于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懈怠了松懈了大意了,原以为板上钉钉的事却突然出现变数,趋势自然是无力扭转的。再加上自己年龄已大,在上司们看来,即便是能吏,也已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自然懒得理会。
还是那位宜昌知府说得对:“人挪活树挪死”,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