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回眸中书街(128)(2 / 2)印象宜昌首页

这样换人换的实在太厉害换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是在上世纪初的那些年代,军阀混战,胜者为王,经常城里响一夜枪声,第二天上午就出现鲁迅所说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景象。直到北伐胜利,国民党将总统改为国民政府主席才开始变得安定:汪精卫的国民政府主席在任个月,谭延闿先代理后正式,两次待了年个月胡汉民也只待了个月。除了蒋介石待的时间和年代较,林森和李宗仁,不管是代主席还是代总统,都在位时间不。再加上八年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同时还有汪精卫变成汉奸,投靠日本人另立伪政府。

好不容易光复了,硝烟弥漫的大地上又爆发国共内战,没等志在必得的蒋总统明白过来,自己就被赶到海岛上去了。最近看见某些历史学家的某些观点:蒋先生如果不是那么着急,先巩固政权,开展工农业建设,推迟十年再发动内战,整个国家肯定就如同瓜熟蒂落般的落入他手。这就是痴人说梦。蒋某人在北伐期间发动“四一二叛变”,就是看见了由共党领导的大革命如火如荼,任其泛滥下去,国民党将无葬身之地而在年,更是清楚对手的武装力量日益强大,如果不抢先动手,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只不过,他高估了己方的战斗力,也低估了对手的领袖毛太祖的军事才华,所以才酿成了悲剧。

宜昌的城市变化在民国的时候是随着江航运的日益繁忙而主要生产场所也沿江逐步向下游发展的,一方面新的商业区已经逐渐转移到古城以外,而随着吨位小易出事,而且还需要上百甚至更多纤夫拉纤的木帆船被机械动能的小火轮打败,洋船清末民初宜昌人对机械动力的铁壳船的称呼需要更深的吃水更大的码头和更宽阔的货场,新的码头和新的趸船就在古城的下游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区就开始变得萧条与寂寞,好就好在虽然主要的商业与娱乐向城外扩张,但古城内依然是商贾人家土豪士绅的深宅大院或者新派人士的精致小楼首选之地。

年新中国诞生以后,新政权始终如一奉行的是“党指挥枪”,而且开宗明义的就由毛世祖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由党的主席担任共和国主席十分正常,将军委主席聚于一身也很正常,其中有段时间让权给别人,结果不尽如人意,最后不得不发动一次文化革命才能解决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在不少方面有所松动,而且还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动乱,可是当时的总设计师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却始终坚持绝不动摇,事实证明,这也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