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以前的故事
年,国军收复宜昌
年下半年,处于抗战前线的宜昌县,“为前方青年就学计”,由地方士绅倡议,在太平溪岭岗宋家大屋里创办了宜昌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宜昌县中,校由县卢邦俭兼任年,因设在恩施的湖北省教育厅通知,县不再兼任校,由易楷接任,此外,还有训导主任易楷,教导主任黄树猷,聘请邓仰之李子和杜君一陈致远叶宗诗和张竹芳为教员。
宜昌县中第一届招收了百余名学生,第二年奉省教育厅之命,初中需附设简易师范以下简称简师班,就又增加两班新生约百余人。年秋天,宜昌县中由岭下迁到龙潭坪,初中和简师发展到共有八个班,学生约有四百余人,教职员工达三十多人。由于学生是公费待遇,由学校供给伙食教职员工计口授粮家里有几个人就发多少粮食以粮代薪,可是由于当时“三茅两坪”大军云集,军粮紧张,学校用粮难以保障,只好由县府出面,向当地军队借贷,方解燃眉之急。按照易楷在我与宜昌县中里面回忆:“到那个时候,县中已属根本稳固,趋于发展的好兆头。”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宜昌得到了光复,作为县级教育机构,宜昌县中肯定要随着县政府返回宜昌。作为县中校的易楷和当时的事务主任王寿樾就兴高采烈的跟随着奉命接收的国军一起走陆路,从三斗坪经过南沱乐天溪南津关,爬山涉水,终于回到了被日军占领达五年之久的宜昌。
易楷回忆说:“我们见到的是,在敌伪划旧城区为难民区内,尚有一些房屋,城外已成荒野,只有少数零星房子和破烂残缺的房屋。大小机关团体都在觅室,找块县级最高学府也很难。后来发现怀远路原湖北省第十一小学校址今市五中曾为日军侵略军占用,未全毁,还有平房几间和两栋教室可用,遂定为县中校址。接着公私立学校陆续迁回,找个地方就更难了,县中可算是捷足先登了。”
虽然捷足先登,可是陆续返回宜昌的师生面对破烂不堪的房屋杂乱无章的环境,加上极其缺少的教室以及住宿生所需的寝室都需要尽快修缮,但这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因为当时的宜昌县府也刚刚迁回,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学校当然最需要的还是财政上的支持,可是当时的县廖华平对教育和县立初中从来都毫不关心,期盼得到他的支持等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