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嫔听到娴妃提起她,神色有些不悦,但她并未发作,只是安静地坐在她原本的位置上,不言不语。
舒嫔反复挑衅:“怡嫔,你怎么不说话?贵妃和宸妃的阿玛好歹有个官身,纯妃的阿玛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地主,虽然都不是什么太高的出身,但也并非平民百姓,而你就不一样了,听说你是被你父母从小卖给了人牙子,后来被江南当地的官员看中,买了回去,经过多年调教,又献给了皇上,刚到皇上身边的那几年,你甚至连你家在哪里都忘了,还是皇上专门派遣驻扎在当地的八旗官员寻到了你的家人,又赐给了他们房屋田地,要不然你的父母兄弟现在恐怕还在地里刨食儿呢!”
栀瑶从镜子中听到此处,想起了她前世看过的一篇清朝内廷记档,里面讲到,乾隆六年五月,乾隆皇帝通过铁帽子亲王弘晓,也就是二代怡亲王,传谕苏州织造安宁,让他秘密寻找一位内廷主位的亲人。
圣旨原文如下:【内廷一主位姓柏,祖籍苏州,着织造处访问伊父母来京相见】。
这一年,刚好是怡嫔封嫔之年,而且在此期间宫里只有怡嫔一位姓柏的主位。
所以此人绝对是怡嫔无疑。
由此可见,舒嫔所言不假,乾隆确实专门下旨让苏州的官员为怡嫔寻找父母。
最终的结果也是成功找到了怡嫔的父母亲人,怡嫔的父母亲人全家搬到了京城,乾隆将怡然全家从平民抬入了包衣,还赏给了怡嫔的兄弟几个小官。
可以说,柏氏一族出了怡嫔这么一个女儿,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直接就从平民百姓变成了官宦人家。
因此可以确定,历史上的怡嫔还是挺受宠的。
因为别看嫔位好像不算什么,但实际上,只要不讨乾隆欢心,再好的家世也升不上去。
乾隆后宫之中也有少数阿玛是一二品高官的嫔妃,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都爬不上品位。
比如鄂贵人。
她的家世特别好,族里甚至有人配享太庙,在乾隆十二年入宫,但却当了四十多年的常在,最终乾隆退位之际才赏了鄂贵人一个贵人的位分,算是安慰奖了。
因为乾隆和别的朝代的皇帝不一样,不受大臣制约。
所以他喜不喜欢一个人,完全不看家世。
镜子之中的怡嫔面色不改,神色如常:“本宫深受天恩,因此本宫时刻感念皇上大恩大德,不敢有片刻忘却,是以皇上所爱所喜,亦是本宫所爱所喜!但娴妃娘娘和舒嫔却说想不通为何皇上喜爱有汉人血统的女子,难不成二位对皇上的喜好有意见?”
娴妃怒目而视:“怡嫔,平日里你不声不响的,本宫还觉得你是个安分的,如今本宫才知道,原来你只是一直在蛰伏!是不是觉得你们汉军旗又添一员大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舒嫔紧跟着附和:“怡嫔,你一个汉女就应该做小伏低,竟然敢顶撞娴妃姐姐,你这是大不敬!”
嘉妃在一旁忍不住反驳:“嫔妃是否得宠,与汉人血统有什么关系?而且贵妃姐姐是满军旗的,你们别把贵妃姐姐也算进去。”
娴妃高昂着头,斜着眼去望嘉妃,一脸的不屑:“贵妃原本只是汉军旗的包衣,虽然抬入了满军镶黄旗,成了表面上的正身旗人,但底子里依旧只是包衣!”
嘉妃寸步不让:“你们可别忘了祖宗的规矩,满蒙汉一家亲,这般胡乱议论,若叫皇上听到了,可就不好了。”
愉嫔很喜欢煽风点火:“嘉妃娘娘,知道您和贵妃娘娘的关系好,但也不用这么激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