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沧澜王朝,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军事,无一不受到新皇帝的影响。他的目标明确,手段坚决,誓要将这个古老的王朝带向一个新的时代。
在沧澜王朝,新皇帝的改革之风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强烈。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能够直接改善民众生活的技术——造纸术、制盐技术和农业种植。他深知,这些技术的革新与普及,将是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造纸术的革新,使得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降低,知识的传播也因此变得更加广泛。皇帝下令,将优化后的造纸术向全天下免费宣传,让每一个角落的百姓都能享受到书写的便利。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为王朝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制盐技术方面,皇帝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官方控制。他规定了盐的最低售价,确保每个百姓都能负担得起细盐,同时又对购买量进行了限制,以高价向邻国出售,从而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并未被用于奢华的宫廷生活,而是被投入到了利民事业中,如修建水利、改善交通等,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农业方面,皇帝鼓励研究和推广水车,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同时,对已有的可食用百谷进行杂交培养,培育出更优质的粮食种子。这些种子由官方把控,严禁对外出售,以保护国家的农业安全。但对于那些不能二次种植的粮食,国家会限量出售,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教育方面,皇帝颁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令:全朝范围内六岁以上的孩子必须进入县学堂接受教育,且前四年的学费全免。学校提供的学习用品也是免费的,尽管限量,但足以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对于那些需要更多学习用品的孩子,由于优化的造纸术,市场上的笔墨和本子价格十分低廉,家长可以轻松购买。
四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孩子们可以选择参加郡试和州试,以获得进入郡和州中学的资格。这一阶段的教育需要自费,学制三到八年,毕业后获得新颁发的毕业证书,才有资格继续升学至朝廷成立的六大太学。除了少数优秀学子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外,其他人都需要自费。优秀学子与贫困学子可以得到朝廷的奖励和补助。
六大太学的院长均由现任皇帝亲自担任,这显示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太学分为文学和武学两大类。文学课程包括本朝及各朝历史、新技术、机关术、生物学、天文历算和算数等;武学则包括军事理论和兵法、射箭、驾驭战车、武艺和体能训练、军事制度和思想、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国防和国家安全、战争和战略、军训和实战演习等。
为了选拔人才,皇帝规定每四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为国家效力。同时,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皇帝还大力推行全国上下的扫盲运动,并鼓励百姓研究出新的各类工具,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为此,皇帝专门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天工阁’,作为技术创新和工艺研究的中心。这些‘天工阁’不仅为工匠和发明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沧澜王朝,新皇帝的仁政如同春霖,滋润着每一个角落。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国库的充盈,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因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每个镇级以上的地方都必须设立‘善堂’,作为国家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善堂’不仅是一个提供临时或长期住所的地方,更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它的大门向那些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敞开,为那些路过此地、身无分文或资金不足的旅人提供庇护,也为那些怀揣着梦想、赶考的书生们提供一个安心的落脚点。简而言之,‘善堂’欢迎所有那些因各种原因而陷入困境、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他们不是犯罪分子。
然而,‘善堂’并非无差别的施舍之地。它鼓励自力更生,对于那些四肢健全、有能力工作赚钱却不愿意劳动的人,‘善堂’的大门是关闭的。这是皇帝对于勤劳精神的倡导,也是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保护。
对于那些不幸遭遇不测、暂时失去经济来源的人,‘善堂’则展现出了最大的宽容和关怀。这些人可以暂时居住在‘善堂’,同时,善堂或当地官府会为他们安排工作,帮助他们重新站稳脚跟。在他们开始赚钱后的前三个月,他们需要将收入的一半捐献给‘善堂’,作为对善堂帮助的回报,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在这三个月的过渡期内,‘善堂’会提供免费的早晚两餐,确保他们在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基本生活需求而苦恼。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皇帝对于民众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
‘善堂’的设立,是沧澜王朝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了即时的帮助,更为他们提供了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在皇帝的领导下,‘善堂’成为了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王朝仁政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样的举措,沧澜王朝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包容的社会,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困难时感受到国家的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