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火星土壤改变实验的失败(2 / 2)火星,我来了!首页

然而,实施这项技术并不容易。分子重组器需要精准的运算能力来控制重组过程中的每一步,这对现有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李远迅速联系地球总部,希望能够远程调用量子云计算平台来协助处理实验中的复杂数据运算。

与此同时,团队也开始设计初步实验方案。他们决定先用少量样本进行测试,如果能成功合成适合植物生长的基质,就逐步扩大规模。

在实验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分子重组器的温度过高导致设备一度停机,合成的基质中还检测到未完全重组的化学成分,无法支持植物根系的扩展。

“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成功做铺垫。”李远在实验记录中这样写道。他深知,突破总是在无数次尝试和调整中出现。

就在团队为一次次失败头疼不已时,另一组进行平行实验的研究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他们在实验中引入了一种经过基因编辑的火星本土细菌——耐过氧化物细菌。这些细菌不仅能够在火星土壤中存活,还能分解其中的过氧化物,将其转化为适合植物吸收的养分。

“或许我们可以结合这两种技术,利用基因编辑的火星细菌来先一步活化土壤,然后再用分子重组器改良基质成分。”陈博士兴奋地建议道。

李远点了点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方向,利用火星自身的资源来解决火星的问题。我们不仅仅是在改良土壤,而是在为火星创造一片新的生命土壤。”

新的实验方案很快被制定出来。团队将基因编辑细菌作为第一阶段的核心技术,用来逐步激活火星土壤的基础生命力。而第二阶段则引入生物基质重构技术,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环境条件。

“火星从未给我们容易的挑战,但正是因为这样,每一次突破才显得格外珍贵。”李远对团队说道,“或许,这只是我们改造火星计划中的第一步,但它将成为我们未来所有行动的基石。”

火星土壤改变实验的失败不仅没有让李远和他的团队气馁,反而让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他们深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接近成功的机会,而他们正在做的是开创一个全新的生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