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房子质量肯定比石磊他们老家那种土坯房要好,但没有独门独院,不能种树,养鸡养牲口那种住的踏实。
石磊他们家一共八口人,父母,奶奶,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其实石磊还有个姐姐,已经嫁人了,按照陕北那头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真就是泼出去的水。
兄弟姊妹成年后都是只论兄弟的,基本上对姐妹是不闻不问的。
他家一合计,还是咬牙买了三间屋子,花了足足三十块钱!
也是听说这房子官家给出了一半的钱,买下就等于赚到。加之这些人迁徙都从官府领到了补贴,各个手里有现钱。
只要有人带头,就跟着呼啦啦全都买了。
这种工程连县衙在内,也就万把块钱,房地产商的利润主要从工钱里抠的。他们带的都是技术骨干,小工是从当地招的。
安南小工干一个月也就给一两块钱,干的是最苦最累的工种。但还是有大把人来工地做事,这边不缺劳动力,有些人已经注意到内地来的商品,对这种纸币的购买力是感到吃惊的。
从广西那边来的粮商,给的稻谷收购价都是五毛钱一石,还得是上好的新谷才行。
跑的最快的商品就是香烟,一条才卖五毛钱,还带了十盒火柴的。这种又实用,又上瘾的商品,当地人很难拒绝。
汉民们刚安顿住下,正准备迎接在安南的第一个新年,石磊家就有媒人上门提亲了。
媒婆是当地人,请了县里唯二的翻译,大伙儿都熟的不能再熟,叫陈民贵的广西书生。他们是被户部特招的,基本就算端上官家饭了。
“贤侄,恭喜恭喜,阮家女看上你了,特意请我过来提亲!”
这下石磊全家张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给搞糊涂了。这才来了几天?全家人都没怎么出过汉乡的范围,大儿子就给人看上了?
“是这样的,我们也是刚接到廷寄,户部刚通过了【生育法案】,这个是天大的好事呀!”
还是陈翻译给解释了一番,听说生娃还有补贴,石家人都惊呆了。
阮家是义纯县的大户,家中有肥田千亩,池塘两座,其它家产更是不计其数。他家在朝中原本是有人做官的,虽说如今改朝换代,但贵族还是贵族,人家在汉民来之前就得到【生育法案】的消息了。
“我说咧!这两天总见到有本地贵人的马车在乡里转悠,原来为了这事!”
石老爹一拍大腿,算是把整件事串起来了。
仔细端详自家儿子,虽然谈不上英俊,但模样周正,关键是副大骨头架子,今年才十七岁,已经有一米七八的身高,这在南边可是很稀罕的。
“要是一般人,阮老爷指定看不上,但听说贤侄可是读过书的,已经小学毕业了是吧?”
媒婆眉飞色舞,看着石磊像是盯着一块稀世珍宝。
也亏得前些年官府给补贴,让石磊这样的穷孩子也读了书。有没有文化,从气质方面就能表现出来。
要不人家大户人家的闺女凭啥看上你呢?
“嗯。”
石磊有些难为情地低下头,他前天去县衙办理房屋过户的事情,其实看到过一辆马车,似乎有个女的挑帘看他来着。
那一张小脸只露出约么三分之一,但眉眼是极美的,搞的他心中狂跳起来。
“该不会是那个女的吧?”
他有些不自信,但婚姻之事,还是父母说了算的。他家啥条件啊,容不得他挑三拣四。石老爹是个果断人,当即就应承下来。
接下来就是综合两地习俗,开始纳彩定亲。
从这年年底开始,到往后的两三年,有数以万计的延安青年像石磊一样,与安南富家女成就婚姻,因而石磊这批人被称为延安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