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个案子,大理寺的意见是死刑,陛下复审时改为流放的。”大理寺卿说道。
“诶,诶,我知道,咳咳……”赵贞咳了两声说道,“现在我要重新改为死刑。”
“若改判,说明原判有误,陛下要承担过失出人罪。”大理寺卿熟稔的说出了后果和要求承担的罪名。
“官员因判案致过失出人罪,承担的后果就是停止公务。”大理寺卿又进一步解释。
“陛下又不是官员,可不必同罪。”中书舍人为皇帝赵贞开脱说。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理寺卿瞥了瞥中书舍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陛下乃一国之君,承担罪可变通处理,曹操曾削发代刑。郑国国君也曾让马夫代刑。”
赵贞没有说话,他一点儿都没有不开心,他想自己服刑,停止公务,这是多好的刑呀,他愿意。
赵贞抬眼瞥见殿门口张茂实的衣角,灵机一动。说:“那就让张茂实带朕服刑。不过我自己也要受罚,我也削发受刑吧。”说完这句话,赵贞又弯了弯唇。
“既然张茂实已经带陛下服刑,陛下不必再另外惩罚自己。”中书舍人好心提醒,削发的刑罚可比停止公务的刑罚重多了。旁边几人也跟着附和。
“不,作为皇帝我必须要以身作则,要重罚才能够引以为戒,这个削发的刑罚我一定要亲自承受。”皇帝赵贞说得大义凛然。这样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露出他的短发了,他求之不得的好不好。
几个人见皇帝赵贞如此坚持,也就只好默然。
一件惊天大案也算划上了句号,张茂实很开心,又可以不用来上班了。
这大半年他都跟在皇帝赵贞身边,跑了大半个中国,身边只带了一名内侍近身伺候。现在终于能回家守着美人儿了,还不用上班,人生乐事莫过于此。
但是,张茂实对判林千之死刑这件事依然不能释怀,见张茂实阴阳不定的脸色,欲言又止的样子,皇帝赵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赵贞屏退了殿内的女官,宫女,内侍等人。
“官家,不能判林千之死刑。”现在的张茂实代入角色很好,官家也叫的越来越顺口。
“为什么呢?”皇帝赵贞明知故问。
“官家,你去太庙祭祀应该看到了只有皇帝才能看到的密诏。”张茂实压低声音说。
太庙是只有皇帝才能去祭祀的地方。那里面有什么,当然是只有皇帝才能知道。
张茂实继续低声说:“其中有一条是不杀士大夫。”
“密诏不是有三条吗?你怎么只说这一条?”皇帝赵贞冷笑一声,接着说。
“第三条是不得增加农民的徭役赋税,我朝可做到了?和太祖时期相比,赋税增加了三倍不止。徭役也越来越重。”皇帝赵贞说道。
“来来来,看看这个折子。”皇帝赵贞顺手扔给了张茂实一个折子,是地方官陈舜俞年奏疏。
陈舜俞罗列了官府对百姓的八项盘剥:行天下之赋五:曰公田,曰民田,曰城邑,(城邑指城市居民需要缴纳宅税、地税、茶课、盐课等杂税曰杂变,)曰丁口。天下之禁三,曰盐,曰茗,曰酒。
生民之衣食,举此八者穷矣。(关于公田,民田,支移,杂变,丁口在后面包拯巡察时会再次细讲。)
陈舜俞在奏疏中对民生做了直接的否定。“今夫取民之财可谓悉矣。一夫之耕,获者在田,而敛者在门。匹妇之蚕,织者在机,而征者在屋。”
(“如今,朝廷盘剥百姓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粮食在地里还没熟,征敛者已经上了门;布帛在织机上还没完成,汲取者已经进了屋。”)
“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苟可以衣且食者,皆为犯法禁,何民之不穷也!”
(“天地所生的东西,凡是可供百姓吃穿的,都变成了朝廷所有,由朝廷垄断,百姓怎么可能不穷!”)
“日复甚一日,何穷之有输者,以结取者未足则大本安所孤哉。”
(“如此一天天的聚敛,何时才是尽头?受剥削的老百姓已经被抽干,搞汲取的人还不满足,国家的根本还要不要?”)